还能放心吗?罪不至死,难道还能将这些低阶将领都砍了吗?”
曹真站在原地思索,闭口不言。
“陛下,”董昭又转身看向皇帝:“如今陛下即位不过一年,洛中就有这等浮华结党之徒公然以朝廷公器邀名求直,若再过些时日,恐怕官员选举之法就全乱套了!”
曹睿嗤笑一声,向前走了数步,双手拿起了在兵器架上放着的大戟,挥舞了几下后说道:“禁锢了这么多官员子弟,他们的父辈如何能安心给朕做官吗?”
“如何不能?使功不如使过!”董昭顿了一顿,接着说道:“朝中除了这些浮华之辈,忠正效实之辈才更多!”
曹睿注视着董昭:“年轻为官的士人中,谁是忠正效实之辈?”
“这……”董昭有些迟疑。
“怎么,董公说不出吗?”曹睿将大戟的戟尖顿在地上,右脚轻轻向上一勾,大戟随即被平托起来。
董昭拱手道:“若论年轻士人,宫中如王肃、杜恕,朝中如刘劭、卢毓、华表、郑袤、王基、王观等人……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曹睿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若按董公这般说,钟太傅、华太尉、王司徒这类年高德劭之臣,他们都会赞同董公吗?”
“如何不会?”董昭答道:“早在建安十年,武帝就下诏说‘阿党比周,先圣之所及也’,这也是当年武帝重用崔琰、毛玠这等清正之人典选举的本意!”
曹睿转身看向曹真:“大将军听懂了吗?朝廷之事,与中军之事多少还是不同的。”
曹真尴尬一笑:“方才董公言语,臣听起来总有些朦朦胧胧、似懂非懂之感。”
“那朕就点拨你一下。”曹睿笑着说道:“桓、灵党锢之时,是天下士人不直宦官久矣!”
“现在太和元年,是建安年间的老臣们,不直黄初年间的重臣们久矣!”
“竟是这般!”曹真笑了起来:“董公直说争权就好,搞这么多弯弯绕作甚。”
董昭的面孔上也浮现了一些尴尬之色,刚欲解释,却被曹睿抬手拦住了。
“董公无需多言,朕并不忌讳大臣们的这些心思,就当董公已经说服朕了吧。”曹睿缓缓道:“朕只问董公一件事。”
“陛下请说。”
曹睿看向董昭笑着说道:“如何将此事办得稳妥,如何不留隐患?”
董昭答道:“陛下,臣愿意明日上书直言此事!”“至于禁锢浮华之士为官,只提禁锢、各回原籍、不设期限,赦免与否、时间长短、恩出于上!”
“董公说的好啊!”曹睿笑着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