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内朝有侍中尚书综理万机。而且还有司隶校尉监察京畿、有御史中丞督查官员。”
“若这些贤明之臣都不称职的话,区区校事小吏,又何足为信呢?若臣子们都称职的话,校事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这番话听下来,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曹睿出声问道:“朕不是将校事之权归于侍中了吗?朕的侍中,辛佐治、陈季弼、杨义山,难道不都是贤明之臣吗?”
“朕用贤明之臣来统领校事,也不对吗?”
高柔再度拱手说道:“若如此这般,难道不又是多了一个御史台、多了一个司隶校尉吗?于大魏又何益处呢?”
曹睿这时彻底听明白了。
说来说去,就是这个监察之权应该放在谁手里的问题。
按照高柔的理论,监察之权有御史台和司隶校尉就够了!
高柔没问出口的那句话应该是,你皇帝手里握着一群‘小人’组成的校事要干嘛?留着专门搞人吗?
曹睿冷哼一声:“廷尉,朕问你,公卿将校、朝中官员,若有所为失当之处,应该由谁来监察?”
高柔也有些骑虎难下之感,索性直接说道:“由司隶校尉、由御史台。”
曹睿又问:“若御史台和司隶校尉有未尽之处呢?或者御史台和司隶校尉也做错了事,那么该由谁来管呢?”
高柔拱手道:“若御史台和司隶校尉有错,陛下应该罢黜相关之人,并另选贤明。”
曹睿用指节敲了几下桌子:“那朕该如何发现这些呢?”
高柔冷汗直冒:“陛下天资睿断,自然……”
曹睿带着怒气的说道:“什么天资睿断!朕有三头六臂吗?朕也长了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如何靠朕自己就能知晓那么多事情?”
“朕难道就不需要耳目、不需要爪牙,来帮着朕盯着这偌大的洛阳城吗?”
“廷尉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和朕装糊涂?”
高柔听了这般斥责,随即跪在地上俯身下拜,额头也直接与地砖挨着。
“是臣妄言,请陛下治臣之罪!”高柔带着颤声的声音传来。
此事与四名侍中、与西阁的曹真和董昭都丝毫无关。
而东阁的两人内,卫臻不可能摆出和皇帝有异的立场,此时也拿不出理由来劝阻皇帝。毕竟,正话反话都被皇帝和高柔两人说尽了。
司马懿是鼓动高柔上表的人,此时的皇帝正在盛怒上,没办法营救高柔。而又不可能落井下石,那样的话,高柔毫不犹豫的就会将司马懿反手卖了。
曹睿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