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向皇帝行礼。
这就是姜维姜伯约了。
曹睿在台上看着姜维,其人眼神坚毅而有力,眉宇之间透出一股英气,虽然立于太学生之间,但却少了大部分太学生的稚嫩感。
曹睿没有直接让姜维回答,反倒问道:“卿就是天水姜伯约?”
姜维露出一丝错愕的眼神。出身边郡又并非皇亲贵戚,他并不知道皇帝是如何注意到自己的。
姜维躬身行礼后回答:“启禀陛下,臣名姜维,出身于雍州天水郡,今年二十四岁。”
数年之前,姜维因其父亲姜冏在羌乱中战死,由父荫得了个郎中的衔,因此也可以称臣。
曹睿点了点头:“朕见你一开始并未有作答之意,反倒是见周围无人应声,方才起身回答。是有什么犹疑之处吗?”
姜维拱手道:“启禀陛下,臣开始之时并非犹疑,而是因为太学贤才众多,愿听听其他士子的高见,并非臣心中没有答案。”
“臣后来起身作答,乃是因为臣已经有了想法。陛下既然有问,无论从‘事君以忠’还是‘事君以诚’来说,臣都必须起身发言。
曹睿点了点头:“若如此,且试言之。”
姜维拱手作答:“以臣浅见,边郡负担相比内地确实更重,但这并非仅由边郡自身就能影响之事,而是由整体国力来决定的。”
曹睿没有说话,右手微微抬起一下,示意姜维继续发言。
姜维说道:“其一,边郡疲惫往往由于驻军及战事引起。若驻军在边境征调过度,不仅民力疲乏、更是会惹得郡中财力物力衰竭。”
“边郡之中越是衰败,则民力物力越是难以恢复。以臣之见,若国力强盛,则从内地州郡转运至边郡的供给足以供驻军所用,那么就自然无需过度消耗郡中民力资财。”
“因此边郡负担颇重并非边郡之事,乃是国家之事,须从大处着手。”
姜维看了一眼台上的皇帝后继续说道:“其二,臣以为边郡之苦不在战争本身,而在战败。若是每战必胜,不仅边郡之中可以得到补充,郡中士民也能减少伤亡数量。”
“若要顾及边郡人心物力,国家征伐之前还需考虑周全。”
皇帝依旧没有说话。姜维虽然摸不准皇帝对自己言论的感觉,但还是咬牙坚持继续说了下去。
姜维瞄了一眼自己的师傅郑称,随即说道:“其三,臣以为边郡之所以困苦,根本原因皆在于征战不休!若国家能早些平日平定割据一方的叛臣,则明日之边郡又与今日内地各个郡国有何差异呢?”
“臣愿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