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1902年发明了注浆法(向隧道壁注入水泥加固技术),扩展了盾构机的适用范围。
二战期间,德国将盾构机用于军事工程(如防空洞、地下工厂),加速了其工业化应用。
王建昆从脑海里翻找到了7,8年前的一些关于盾构机和架桥机的技术资料,上面有比较详细的图片和原理图,早期的产品结构图。
他让智子根据这些原理图和结构图进行推演,根据他对高速铁路的建设要求进行设计新型的盾构机和架桥机。
首先就是盾构机的尺寸要加大,资料上的早期盾构机的工作直径只有8米,这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让智子设计一款直径是18米的盾构机。
这种盾构机可以一次性钻出能容纳复线铁路通过的隧道,不需要像老款的8米直径的那种盾构机那样,修建复线铁路需要挖掘2次。
而铁路架桥机同样要求加大尺寸,能架设的单个箱梁长度最大要求达到60米,最大提举重量要达到1千吨。这样单个混凝土箱梁的长度越大,修建的速度就越快,因为桥柱可以减少一些,每次架设运输时可以运这种60米长的箱梁,可以减少搬运的次数。
设计要求给到智子后,王建昆接着开始主持勘探选址工作。
因为要修建的是高速铁路,所以线路要尽可能的直,垂直坡度要尽可能的小。
幸好此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建好了大半,亚太地区已经组网完毕。
王建昆带着新制造出来的铁路工程总师占佑,先开着初教-1型小飞机对朗道和马冈之间的地形进行勘探。
主要是要教会占佑如何使用卫星定位系统来勘探。
他自己则用超能力进行地形投射,然后结合卫星定位系统数据生成数字坐标。
因为今后还有非常多的铁路需要修建,所以一开始他只把超能力作为辅助勘探,在占佑为首的铁路工程师队伍出现重大错误时才会指出来,如果没有出现,那他就会让占佑他们全权辅助铁路修建。
在教会了占佑如何勘探选址后,他就把铁路线选址和设计工作交给占佑了,而他则回到缅北基地进行高速列车的设计。
为此他先在基地内制造了几十款不同造型的高速列车模型。
这些列车的造型都是智子结合ns方程的通解计算设计出来的造型,都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
然后又制造了一个低速风洞,对这些高速列车模型进行风洞测试。
至于为什么用了ns方程通解计算了,还要进行风洞测试呢?
那是因为整个列车上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