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找到高温超导材料
王建昆选择将超导材料的研究放到靠前的位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现在整个世界已经进入到电气时代,电能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因为电阻的存在,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就损耗了非常大的一部分。
而超导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另外超导材料不仅是可以提高导电性,其另外的一个效应也有非常巨大的应用价值,那就是迈斯纳效应。
这种效应具体的情况是:当一个超导体在磁场中处于超导态时,它内部产生的磁场强度与外磁场能够完全抵消,从而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也就是说,磁力线被完全排斥在超导体外面。
超导材料有很多的应用场景,比如超导强磁体,超导储能你磁体,超导电机,超导电磁推进系统,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陀螺仪等等。
以上的一些超导应用场景,他收集到的资料里都有科学家和工程师想到了,而且很多还设想有这么一种高温超导材料,然后画出了设计图纸。
只是现在全世界都在等待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这些应用也只有一些实验室在进行前期探索,他们用昂贵的液氦做为冷却剂,选用铜氧化物等超导转变温度在19k左右的材料。
王建昆之前只是搭建好了检测实验室,制造了3百多公斤液氮,然后按照资料上提到的一些超导材料进行复现实验。
他按照超导发现的先后顺序以及材料的临界温度从低到高进行测试。
首先是水银,他先将凝固成固体的水银用液氮进行冷却,同时接通电阻检测仪,当温度来到4.2k时,其电阻果然会瞬间消失。
王建昆在固态水银开始降温时用超能力进行观察了,而且他在脑海里将这一条细丝样的水银进行了极致放大。
此刻脑海中,无数直径10米的巨球排列组合成一个多面长条,这些巨大的球体还在不断的震动,外围的电子云也在不断的组合变化。
随着液氦对水银起作用,这些巨大的球体震动的幅度在逐渐的降低,外部的电子云团的变化速度也开始降下来,电阻仪上的电阻值则只有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在变,说明一般的降温并不改变电阻。
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到4.2k附近时,王建昆发现这些巨球几乎不震动了,但是外部的电子云还是在缓慢的变化,而电阻值也还是跟之前的一样没什么变动。
当温度到达4.2k那一刻,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外部的电子云形成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