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航运起步
送走了7位传习社的同学后,王建昆回到了地下基地,把第二层空间又扩大了一些,目前已经挖出来有计划量的五分之一了。
挖掘完了之后王建昆到基地四层查看了一会实验堆的运转情况,反应堆还在正常运转,发出来的电能被充入储能系统内。
现在的储能系统已经被王建昆扩大了5倍,能够储存1千度电。
基地内的供电也改造了一番,全部都连接到储能系统上,每充满能容纳200度电的1组电池后就转到另外一组充,等放完90%的电后才再次充电,这样做增加了储能系统的寿命。
目前基地内电能充足,所以通风系统和照明系统也做了加强,每层又增加了一组换气系统。
通风口被王建昆挖到了附近的两个山上,这样可以分散一部分热量,防止集中散热导致附近的植被异常被发现。
在第三层王建昆已经制造了好几款云室,用铀235做粒子源。
他已经可以在宏观状态观察微观粒子的运动,对于阿尔法粒子和贝塔粒子的一些物理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他对微观粒子了解的加深,他已经可以很自如的放大缩小原子了,而且放大的倍数也有所增加,可以把原子在脑海中放大到半径50厘米左右,组成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也可以区分并看到他们结合的边界了。
但是目前还做不到分离聚集在一起的质子和中子,毕竟他们结合的强相互作用力可比原子键结合的力大多了。
按照智子的分析,可能需要王建昆对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有更深入的研究才可以做到,目前他也只是对这两种力有个初步的概念。
用云室观察了一番阿尔法粒子电离空气中的分子的过程。
只见从铀核中分离出来的阿尔法粒子在充满饱和蒸汽的空中高速穿过,其路径上的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被电离。
周边的水分子本身就不是规则的电中性体,其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被电离的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吸聚到一起。
原本看不见的水蒸汽以电离的氧分子或者二氧化碳分子作为凝结核形成了小水珠,就这样阿尔法粒子的运动轨迹上形成了一连串的小水珠,不用超能力观察,仅凭肉眼就看到其运动轨迹。
由此及彼,王建昆联想到高维的物质和空间研究或许可以借鉴这个方法。
目前的仪器设备观察不到高维物质,但是可以找寻一些高维物质与三维物质发生作用的现象,把这一现象重复制造出来,或许就可以间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