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长,此时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后国力大增,势力明显增强,南方开始进入了全面防御。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梁朝初期。
梁朝武帝前中期:南北持平,北方保持微弱优势
集才子,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皇帝于一身的萧衍经过励精图治,南方的国力迅速得到回复。而此时,在北方,北魏开始了胡太后乱政时期,北魏开始走下坡路,南方开始不断收复失地,并再次转为进攻型的军事政策。
第三次转折点:钟离之战与陈庆之北伐
胡太后的乱政导致北魏后期政局异常混乱,南梁在钟离之战中,一代名将韦睿,转守为攻,调动了周围部队与北魏进行大规模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全歼北魏十万王牌部队,中山王元英嫡系部队损失殆尽,自此,北魏再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于此同时,北方尔朱部兴起,各地有实力者拥兵自重,北魏开始陷入藩镇割据局面,而南梁,派了那位神话般的将领白袍陈庆之护送北魏皇族去坐镇北方,之后,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展开了神话般的战争,虽然北伐最终失败,但北魏已经是个空架子了。但另一点要说的是陈庆之从北方回来后开始意识到北方不再是蛮夷之地,这说明北方已经确定了文化上的正统,显然得益于孝文帝改革后的封建化,这也为日后隋文帝一统南北奠定了舆论基础。
南梁侯景之乱前:南强北弱
由于两次战役地胜利,加之“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的格局,南梁的国力明显强于当时的北方,而反观北魏,此时正在内战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而陈庆之北伐后,萧衍开始痴迷佛学,江南错过了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可以一统天下的契机。
第四次转折点:侯景之乱
对于这动乱起因就不多分笔墨了,然而这时期政治格局由南北对峙变为三足鼎力,所以下面说北方会分开说。侯景之乱对江南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就好比唐朝的安史之乱,一下子把所谓的太平盛世撕得粉碎。及时到后来隋文帝一统南北前。南陈33年的努力也未能将江南人口恢复到大乱前水平。
侯景之乱后,南陈建立前:南梁,东魏,西魏并立,东魏国力最强,西魏立国不稳,南梁日薄西山。
这一时期,在南方,萧家各个王爷一边忙着平灭侯景之乱,一边抢着皇位,最终,独眼龙萧绎成了最终胜利者,他将京城迁到了江陵,派王僧辩,陈霸先守江南。这为后来他的惨景埋下了伏笔,而经历了这场打乱,南梁无力北进中原于两强争霸了。在北方,高欢接管了尔朱荣的强大实力,并控制了关东广阔的地方,西魏宇文泰固守关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