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府之学子,他日乡试之时,我等亦皆为泰安府之学子。
我等同出一府,同饮一源之水,同食一地之米,同乡之谊岂可辜负?”
徐韶华随后冲着众人拱了拱手:
“今日某之一言微薄,望诸君共勉。”
随后,徐韶华说完便转身离开了大堂。
从当初在刘铭口中听到了关于社学之事的种种,他便揣测这次前往府城之行只怕并不顺利,这便早做了一系列调查。
没想到,这才来的第一日便用上了。
徐韶华这一走,仿佛带走了整个聚会的灵魂,容真有些失魂落魄的坐了下来,唐清担忧的看着他:
“容同窗,你还好吗?”
“唐同窗,我真的错了吗?”
容真喃喃着,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那双除了笔茧外更有诸多伤痕,茧子的手。
无人知道他这一路走上来有多么不容易,而他却在看到新社学后,心里嫉妒的藤蔓疯狂滋长。
若不是瑞阳县,若是社学早早落成,他何至于这般劳苦?!
唐清抿了抿唇,他读史多年,只能缓缓道:
“史笔无情,唯有英豪可得半点笔墨。我等只是墨中一粒灰罢了,终是成墨……不成字。”
随后,唐清搀扶着容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而其余学子今日听了徐韶华一番话后,皆有所感悟,也都纷纷离席。
而安望飞等人,却是最后离开的,无他,实在是王余哭的不能自己。
瑞阳县如今被其余诸县排挤的有多么厉害,那么他作为大柳村的孩子被瑞阳县排挤的便有多么厉害,甚至过犹不及。
他能有今日,乃是父母亲托了好几层关系,这才让他小小年纪便开始启蒙读书的。
可到了今日,他才是真真正正,可以光明正大见人了!
“好了,王同窗,莫哭了,都过去了。”
安望飞想,王余此刻的情感他最能体会了,不由得劝了劝,而王余缓缓止住了眼泪,哽咽道:
“是,都过去了。我……得去替我同村的学子向徐同窗道谢才是!今日之后,我们终得清白了!”
随后,众人忙搀扶起王余,朝客栈厢房而去。
与此同时,客栈斜对面一架平平无奇的青篷马车内,袁容单手支颐,正在翻看着一本古籍。
他素来是知道客栈学子聚会之事的,其余诸县对于瑞阳县的排挤他亦是明白,可此事若是当初先帝在缓两年后重设社学倒也不至于如此。
可偏偏,这一等便是十五年。
十五年,足够一个少年意气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