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的竹子,将其茎秆锯成段,然后用刀刮去外层青皮,再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或切成薄片,晾干后即为竹茹。这部分组织富含多种化学成分,是竹茹发挥药用功效的物质基础。
三、功效与作用
(一)清热化痰
竹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心、胆经。其清热化痰的功效显着,对于肺热咳嗽、痰热壅盛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当外邪侵袭肺部,或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热内生,炼液为痰,出现咳嗽、咳痰黄稠等症状时,竹茹可清泻肺热,化解痰液,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现代研究表明,竹茹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可能通过调节呼吸道黏膜的分泌和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同时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
(二)除烦止呕
竹茹归胃经,能和胃降逆,对于胃热呕吐、呃逆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胃热炽盛,胃气上逆,可引发呕吐、恶心等不适。竹茹可清胃热,降胃气,使胃气恢复通降之常,从而达到止呕的目的。此外,竹茹还能除烦,对于心烦不眠等症状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这是因为其性寒清热,可清除体内的热邪,使心神安宁。在中医理论中,心主神明,若热邪扰心,可导致心烦意乱、失眠多梦等症状,竹茹的清热除烦作用有助于改善这些情况。
(三)凉血止血
竹茹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多种出血症状,如吐血、衄血等。当体内血热,血液运行失常,溢出脉外时,竹茹可通过其凉血作用,使血液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其凉血止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凝固系统、抑制血板聚集等因素有关,但具体的分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使用方法
(一)内服
煎汤
- 治疗肺热咳嗽:取竹茹 6 - 10 克,与适量的水一起放入砂锅中,浸泡 30 分钟后,用大火煮沸,再转火煎煮 20 - 30 分钟,去渣取汁,分 2 - 3 次温服。可根据病情加入其他清热化痰的药物,如黄芩、桑白皮等,以增强疗效。
- 缓解胃热呕吐:竹茹 9 克,生姜 3 片,加水煎煮成汤剂。生姜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与竹茹配伍,既能清胃热,又能和胃止呕,对于胃热呕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每日一剂,分 2 - 3 次服用。
泡茶
- 日常清热除烦:取竹茹 3 - 5 克,用开水冲泡,加盖焖泡 5 - 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