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防己半两,木香半两,紫苏子半两,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木通一两(锉),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 用法:上煎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 用途:主治妇人脚气盛发,两脚浮肿,便壅涩,腹胁胀满,气急,坐卧不得。方中桑白皮泻肺利水消肿;赤茯苓、木通清热利水通淋;汉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紫苏子、郁李仁降气润肠通便,使肺气通调,大肠传导正常,有助于水湿的排出;木香、青橘皮、槟榔、大腹皮行气导滞,气行则水行,共奏利水消肿、行气通便之效,对于妇人脚气病引起的水肿、胀满、二便不利等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桑白皮在方中作为主要的利水药物之一,为缓解水肿症状发挥关键作用。
10. 桑白皮丸(《圣济总录》)
- 组成:桑白皮(锉)、甜葶苈(隔纸炒)、防己、郁李仁(去皮尖,炒)各一两,茯苓(去黑皮)、泽漆叶、柴胡(去苗)、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三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白槟榔(煨,锉)各半两。
- 用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煎桑根白皮汤下,日三。
- 用途:主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方中桑白皮泻肺行水;甜葶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与桑白皮相须为用,增强泻肺利水之力;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泽漆叶利水消肿;柴胡疏肝理气,助水运;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陈橘皮、白槟榔行气燥湿化痰,行气导滞,以助水湿运化。全方共奏泻肺行水、利水消肿、理气通便之效,对于严重水肿,全身皆肿、气机不畅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桑白皮作为君药,为整个方剂发挥消肿作用的核心药物,通过其清泻肺热、通调水道的功能,引导诸药协同作用,促进水湿排出,减轻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桑白皮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多样的方剂组合,其产地分布广泛,形态特征易于鉴别,功效作用显着,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合理用药,遵循医嘱,充分发挥其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为现代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价值
- 用法及注意事项:用法用量方面是依据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现代中医药药理学研究,经过长期验证和总结确定的安全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