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的退休标准后,众人无不是点头表示赞许。
本身来说退休制度的直接影响群体就不是三品以下,而是他们这些参与国家决策的六部九卿,因为他们的岁数几乎都在五十岁甚至六十岁往上,就像之前李默不愿意接受的时候,张四维说的那句话。
话糙理不糙。
按照之前初稿的退休标准,那李默直接可以原地下岗了。
而现在的新标准,作为吏部尚书的李默完全可以干到七十岁,并且领一个太子少师之类的加衔荣休。
他的抵触之心不能说瞬间消融干净,起码也去了八成。
能不能活到七十还两说呢,就算活到了,还赖在位置上又有什么意思。
有没有这个退休制度的标准,也该不干了,不然一直霸占着位置也容易被人戳脊梁骨。
“不过又该如何安置官员呢。”
左都御史屠侨开口:“之前说要全部给一个都察院的加衔,但实际上绝对不行,都察院的官员公干性质是纠劾百官、进言劝谏,一口气多出几千名甚至上万名御史言官,那咱们大明朝啥也不用干了,天天打嘴仗吧。”
“之前不是扩了三个省,四个直辖府吗,能安置大约三四百名官员。”
“数量太少。”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总结起来还是不行。
张四维没有好办法,神情逐渐有些躁动。
这便印证了之前陆鸣的猜测。
张四维支持迁都也支持废除北京行政班子,但张四维其实并不支持这种手段!
这个年纪轻轻就给陆远做随官,并一路青云直上、人生坦途顺利的张大参政是个激进份子,或者说是个功利政客,他想要的是赢家通吃,玩的也是零和博弈那一套。
而陆远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 就在于和赵贞吉的谈话。
从得知张四维向张居正炫耀以及张居正又暗中联系赵贞吉和谭纶的时候,陆远发现了。
他的秘书帮和老友已经开始暗中分党了,张居正在任吏部尚书、谭纶在任海关总督,赵贞吉在任户部左侍郎,板上钉钉的下一任户部尚书。
可以说江南半壁江山最最有实权的三个部门都在张居正这个党内小党派的手中。
张四维是后来的秘书,他既不像赵学雍、胡宗宪这样将广东经营的铁桶一般有个立身的大本营,又不像张居正、谭纶这般有能力的已然贵为二品部院大臣,他唯一的优势就是作为陆远在任的头号大秘。
因此,张四维如果也想拉拢自己的政治小山头来和张居正作对,他唯一的办法只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