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敏锐地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不管。就当不知道。”
“是。”郭承昊抱拳拱手。
“还有别的事情吗?”骆思恭问。
“没了。”郭承昊摇摇头。
“该干嘛干嘛去。”骆思恭不耐烦地摆手。
他还在等自己的传令兵回来呢。
不过,在骆思恭的传令兵回来之前,通政使司抄发的圣旨却先一步来了。
——————
除了只针对内廷的旨意以及不经内阁和六科的中旨,绝大多数圣旨都不由宦官直接传递。比如这次的,诏令锦衣卫将案犯赵南星交付三法司会审的旨意,就是先过刑科,由刑科登记后颁发通政使司,再由通政使司誊抄四份分别发给牵涉其中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以及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这套走完,基本就等于将旨意的内容昭告天下了。
跪接旨意之后,三法司的主官们按照俗成的惯例凑在负责主审的刑部开了一个短会。三法司离得很近,因此张问达与何宗彦联袂而来的时候,黄克瓒吩咐的茶局才刚刚上炉烧水,等到三人相互行礼围炉而坐,水壶才开始往外冒显见的热气。这种会审时才会摆出的茶局是没人伺候的,茶几上也只摆着三只空荡荡的茶盏和专属于堂官的茶罐儿。没人给掺水,浓淡全由饮茶的人自己决定。这象征着三法司之间的团结与对等。
作为东道主的刑部尚书黄克瓒率先打开茶罐儿,并捏着茶勺往自己的空盏里添了四勺茶。
“喝这么浓?当心晚上睡不着。”张问达从黄克瓒的手里接过茶勺,只往自己的盏里添了一勺。“审完赵南星这事儿就算是结了,您说是吧?”说着,张问达将茶勺递给何宗彦。
“恐怕事情没这么简单。”何宗彦往自己的盏里添了三勺。
张问达冷笑一声,接茬道:“怪不得何寺卿不愿意与我们联名上疏。原来是心有所虑啊。”
何宗彦面色不变,只将茶勺递还给黄克瓒,并说道:“既然张左都说到了,那我也就解释一下。我之所以选择不联名,是因为在南书房的时候,我已经面请过了。”
“皇上不允?”黄克瓒将热水壶放回到炉子上。
“是的。”何宗彦点点头。按通行的惯例,官员不会在意见被皇帝否决之后的短时间内再奏同一件事情。
“何寺卿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张问达自问自答道:“怕我们退缩?”
何宗彦没有否认,只默默地拿起水壶,掺到半满。
“您也太小看我们了吧?”黄克瓒有些不悦。
“就是。”张问达附和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