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奉旨摆驾。
“今天就这事儿,下去吧。”朱常洛一直微笑着,直到崔文升离开大殿。“魏忠贤。”
“奴婢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魏忠贤有很多预案。
皇上对崔文升的态度和瞬变的语调,立刻就让他将书房里的对话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只一会儿,他便将早已准备好的用来应付诘问的托词放到了嗓子眼儿。
但出乎魏忠贤意料并让他感恐惧的是,皇上并没斥责他,而是平静地说:“把事情压下去,而且米靖文是喝多了自己失足掉进河里淹死的。让南京锦衣卫把他的尸体烧了。就这样。”——————
明承元制设御史台,至洪武十五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
都御史,专职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
刑部。尚书一人,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
大理寺。卿一人,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
皇帝旨令都察院主审,刑部副审,大理寺协理,其意义不言自明。
而且三位堂官的身份也很有猫腻。
主审官,左都御史张问达,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万历三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四十三年五月,谳问张差梃击事。张差死后,张问达等上疏言庞保、刘成事,未久,郑贵妃令崔文升潜毙于二宦于内廷。万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帝崩之前,张问达一直以左都御史兼署刑部事。直到泰昌皇帝诏令黄克瓒改任刑部尚书,张问达才卸掉刑部的差事。
副审官,刑部尚书黄克瓒,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万历八年登进士第二甲第九名,万历二十三年升湖广左参政。无论涉及何事,黄克瓒皆执意持平居中,两不依附。但这样的态度,常常弄他得两头挨骂。在围绕着朝会改制以及邹元标身死的党案之中,黄克瓒一如既往地“中正”,也一如既往地挨骂。
协理党案,继任大理寺卿何宗彦,湖广随州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为官清修有执,时望甚隆。万历四十七年,建奴侵犯边境,明军三路败退,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危急。四十七年秋,党争愈烈,何宗彦不与结党,无所依附,不能安其位,不久辞归。在被排挤回乡之前,何宗彦干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举荐湖广江夏人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而熊廷弼经略辽东时,除了挂职兵部以外,还挂着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
也就是说,这三个人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