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成了全城最热闹的地方。
肉吃不上,喝碗粥也赚到。
慈济会直接打出横幅,免费资助流浪和贫苦孩子衣食学习所用,但必须集中居住,集中管理,而且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年龄只在七岁~12岁之间。
竟然还有人愿意帮着养孩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啊。
不但全城的流浪儿童蜂拥而至,就连很多贫苦家庭的孩子,都在父母的带领下前来报名。
慈济会管吃管住,还请私塾先生授课,这样的好事儿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短短一天半时间
就收了1366个孩子,还有很多周边县城和乡村的人,听到消息后带着孩子连夜往这里赶,生怕来的迟了,就不收了。
在如今的通州城中,都称呼郑家老爷为“郑大善人”,无论谁提起来,都要竖起大拇指夸一声“真是仁义”,“顶顶的大好人”。
这天下午
郑国辉正在院子里帮着写条幅,这些都要张贴在宗族祠堂或是各房宅子里,来求墨宝的人太多,都想沾一沾这份权贵之气,讨个好彩头。
自家人不好推辞,郑国辉索性有求必应,在家里开起了字画摊子。
正在挥毫泼墨之间,幕僚师业郑鑫脚步匆匆的走进来,凑近郑国辉的耳边低声说道;“大人,十一叔回来了。”
“什么……哦!”
郑国辉突然醒悟过来,脸上的神色惊喜交加,当即将手中的毛笔一搁,说道;“走,快领我去见十一叔,我有太多的话要问他了。”
“学生知道,所以就安排在前院书房等候。”
“很好,快走。”
看着两人匆匆离去的背影,其他人一开始还有些莫名其妙,直到其中有个知道情况的人脱口而出,众人才恍然大悟。
哦,原来就是那个下南洋已经去了一年多的十一叔,郑家的庶子郑守中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