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上告官府,奔走宣扬,愣是造出了不小的舆论声势,结果怎么着?书商依旧我行我素,只是假惺惺地赔了少许银两,继续大盗特盗。
海玥之前遇到的情况正是如此,《西游记》先是被追捧,在琼州府有了名声,顿时有书商慕名而来,价格却压得很低,几乎是想一本万利。
明明未谈妥,两个月不到,书肆的架子上,竟直接出现了《新刊西游释厄传》。
那是用他在书院传阅的稿子,直接刊印的。
然后这新版的西游故事,就开始受到热情追捧,书商们马上加印,刊印越来越精细,排版越来越用心,插画越来越精美。
等到《新刊出像西游释厄传》热销,书商甚至在里面大打广告,为自家的其他书籍造势宣传。
海玥不仅对此无可奈何,由于作品火了,引起当地的学子关注,还遭到了批评。
堂堂县学学生不务正业,去写演义小说?
什么,我们爱看?爱看也批判!
海玥算是亲身体会到,为什么四大名著的作者,后世都要靠猜了,没有一个能有十足把握的。
敢情这个年代,创作环境如此的出力不讨好,骂名作者背,好处书商得,还真是“我耕彼食”。
海瑞同样知道这件事,大致说了,黎玉英听了也气愤不已:“当真是短视之辈!”
“一群唯利是图的商贾罢了!无妨,我也省了卖文字的恶名,以后不卖,只送!”
海玥大手一挥。
他家虽非大富大贵,有四哥经营着英略社,也不缺钱财,所以才断然停更,现在就算准备写下去,也不准备给书商贩卖,而是准备送给亲朋好友,师长同窗。
著作出售,俗!忒俗!
著作赠人,雅!大雅!
对《西游》品质的信任,外加这种不卖文字的传播方式,才是文抄应有的路线。
算是吃一堑长一智。
黎玉英听了,倒有些欢喜,毕竟她可是第一批被赠书的:“那是小女子的荣幸了!”
海玥笑笑:“刚刚听你说,已经看到大闹天宫的篇章,到唐太宗游地府了?”
黎玉英化作好奇宝宝:“是啊!”
“那我就要跟你说一说自大唐时期就有的民间传说了。”
唐太宗游地府的桥段,确实是早在唐时便已流传民间,其本意是借幽冥之事暗讽二凤的玄武门之变,到了《西游记》中,将此传说巧妙改编,化作了开启西天取经宏篇的楔子,可谓妙笔生。
但说着说着,此时结合那位同判宗承学的遭遇,海玥下意识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