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若不能立下大功,他也没脸再见父亲和二叔了。
幸运的是,他这次被分配到薛仁贵大将军的麾下,立功机会肯定是有的,就看他抓不抓得住。
唯一令他不满的是,他被分配到一个胡营。
胡营是士兵们底下的叫法,代表胡裔数量很多的营帐,就说他这支中队,除了中队长熊大山是汉裔,其他人都是胡裔。
这也是薛大将军唯一的缺点,他对汉裔还是更加信任一些。
据说薛大将军带兵时,每次冲锋,都带汉营在最前面冲锋陷阵,胡裔则安排在后面或者两翼,虽然轻松一些,却也拿不到大功。
不过,听一些跟过薛仁贵的老兵讲,薛大将军每次战斗之后,就会挑选出那些作战勇猛的士兵,挑选到汉营中,到时候就没有胡汉之分了。
李慕唐眼下只有一个目标,在下一场战役中,奋勇杀敌,尽快转到汉营之中。
就在他胡思乱想时,时间悄然流逝,外面再次响起鼓声。
不会错了,这次是卯时的集结鼓声。
众军士很快爬起身,穿戴整齐,在营外集结好,随即在熊大山的带领下,先归入大队,再汇入旅队。
一共一万九千八百名军士,在校场集结后,吃过早膳,便开始朝着日出的方向前行。
因高句丽地形恶劣,先是辽泽阻路,接着又要面对如同屏障一样的千山山脉,后勤运输困难,骑兵也难以发挥。
故而,薛仁贵这支两万人的军队,只有三千骑兵。
唐军有后勤运输问题,高句丽却没有,他们战马也极多,最擅长的打法,就是龟缩在城中防守,等唐军久攻不下,撤退时,城中骑兵尽出,打一个防守反击。
当然了,他们也只有对待唐军时会这样。
面对靺鞨、室韦时,他们的具装骑兵如狼似虎,主动寻求野战,令辽东各部闻风丧胆。
薛仁贵这三千骑兵,就是为了应对高句丽大军的骑兵冲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