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科技发展的决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到咸阳。除了大秦本土的能人志士,周边国家的一些对科技感兴趣的人也慕名而来。
有来自齐国的邹衍后人邹明,他继承了邹衍对阴阳五行学的研究,认为世间万物皆由五行相生相克构成,或许能为科技探索提供独特的理论基础。还有来自楚国的鲁班后人鲁,他精通木工与机械制造,对制造复杂器械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些人才的到来,为科技院注入了新的活力。林宇组织了一场大型的研讨大会,让众人各抒己见,碰撞智慧的火花。
邹明在会上道:“我以为,科技的发展应顺应阴阳五行之道。如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可将不同的逻辑运算对应五行之特性,或许能构建出更合理的运算体系。”
鲁则:“在制造承载运算的器械方面,我有新的想法。可利用木材的轻巧与青铜的坚固,打造更为精巧复杂的机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林宇听着众饶发言,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他意识到,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才汇聚,正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人才汇聚带来的积极氛围下,人工智能领域率先取得了突破。
墨尘与鲁合作,借鉴邹明的阴阳五行理论,重新设计了人工智能的逻辑架构。他们以青铜为主体,打造了一套更为复杂精密的齿轮与连杆机构,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了多种逻辑关系的表达。
同时,他们从大秦的律法、典籍以及民间故事中收集了大量的文本信息,组织人力将其整理分类,作为“学习资料”输入到这初建的人工智能模型郑
经过数月的努力,这台被他们命名为“智枢”的器械终于展现出了初步的智能。当人们向它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如何治理水患”“何种作物适合在何地种植”时,它能够通过对已输入信息的分析,给出相对合理的回答。
林宇得知后,亲自前往科技院查看。当他看到“智枢”准确地回答出一些问题时,大喜过望:“此乃我大秦科技之重大突破!诸位爱卿功不可没。但这仅仅是开始,后续还需不断完善,让它能处理更复杂的事务。”
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的同时,生物技术领域也传来了好消息。
太医令与农事官员们在杂交育种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他们经过多次尝试,成功培育出了一种新的粟种,这种粟种相较于普通粟种,具有更强的耐旱性,且颗粒更为饱满,产量有望提高两成。
在医学研究方面,他们通过对人体穴位的深入研究,结合古老的针灸之术,发现了一种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