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旧有水利设施,还积极兴建新的水利工程。在北方边境地区,为解决驻军和百姓的用水问题,以及发展灌溉农业,修建了一系列型水库和灌溉渠道。这些工程由军队和当地百姓共同参与建设,军民齐心协力,加快了工程进度。在南方,针对水网密布的特点,开凿了多条运河,不仅改善了灌溉条件,还促进了水上交通和贸易发展。例如,在吴越之地开凿的运河,连接了多条河流,使得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运往各地市场,同时也方便了物资的运输,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农业技术衙门,在各郡县设立分支机构。这些机构招募了大量农业技术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老农,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例如,推广“代田法”,这种耕作方法将土地分成圳和垄,圳垄相间,种子播在圳底。第二年圳垄互换,轮番利用土地,可保持地力,提高产量。技术人员亲自在田间示范,手把手教农民如何开圳起垄、播种施肥,许多农民学会后,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
鼓励农业技术创新,设立农业技术创新奖励制度。对于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有创新发明的农民或工匠,给予丰厚奖励。如一位名叫赵六的工匠,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提水工具——翻车。这种工具通过人力转动,可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朝廷得知后,不仅给予赵六大量金银赏赐,还将翻车的制造技术在全国推广。
引进和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派遣使者到周边地区和西域各国,引进适合大秦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从西域引进了葡萄、苜蓿等作物,在中原地区试种成功后,逐渐推广种植。同时,在国内开展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工作,培育出了耐旱、高产的麦品种和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种植,丰富了农产品种类,提高了粮食产量,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促进商业贸易的繁荣,首要任务是整顿和优化商业环境。
加强市场管理,在各地设立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这些机构负责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制定严格的市场交易规则,严禁商家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欺诈行为。对违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轻者罚款,重者吊销营业执照,逐出市场。例如,在咸阳的集市上,商家王五售卖布料时短斤缺两,被市场管理机构查获,不仅被处以高额罚款,还被责令停业整顿一个月,以儆效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