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防御的状态,国家的根基将受到动摇。而且,北方边境的百姓长期遭受匈奴的劫掠,苦不堪言,急需朝廷给予他们切实的保护。
然而,支持先平定南方百越之乱的将领则强调,百越地区的叛乱如果不及时平息,将会像毒瘤一样不断扩散,严重影响国内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方是大秦重要的赋税来源地之一,若百越局势失控,将对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巨大影响。此外,百越之乱若持续下去,可能会引发其他地区的连锁反应,导致更多的地方势力蠢蠢欲动。
还有一部分将领提出了折中的方案,认为可以同时兼顾南北,但这又面临着兵力分散、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时间,大殿内众纷纭,难以达成一致。但无论哪种方案,都必须充分考虑大秦当前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国家的决策。
在听取了将领们的激烈争论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我深知,此时的大秦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航行的巨轮,任何一个错误的转向都可能导致船毁人亡。
最终,我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上的群臣,大声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然如今局势危急,南北皆不容有失。朕决定,采取分阶段、有重点的策略。近期,先集中部分优势兵力,加强北方防线,对匈奴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稳固北方局势。同时,在南方百越地区,继续维持现有兵力的清剿行动,采取分化瓦解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式,削弱叛军力量。待北方局势稍稳后,再抽调兵力,加大对百越地区的平叛力度,争取早日平定百越之乱。”
将领们听了我的决策,纷纷跪地领命。虽然这一决策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此刻,大秦帝国已经下定决心,全体将士将团结一心,共同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军事危机。
决策既定,北方防线的战略强化工作迅速展开。蒙恬将军亲自主持防御工事的升级扩建工程。他深知,坚固的防御工事是抵御匈奴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首先,对原有的长城防线进行全面修缮。组织了大量的民夫和士兵,对长城上破损的城墙、烽火台等进行修复。采用更加坚固的砖石,重新加固城墙,使其厚度和高度都有所增加。在城墙顶部,增设了许多了望孔和射箭口,方便士兵观察敌情和进行攻击。同时,对烽火台进行了改造,使其传递信号的速度更快、距离更远。每个烽火台都配备了充足的柴草和信号旗,一旦发现匈奴来袭,能够迅速点燃烽火,向后方传递警报。
除了修缮长城,蒙恬将军还在长城沿线的一些关键位置,新建了许多堡垒和关隘。这些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