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坝基础施工时,工匠们严格要求施工质量,确保基础的平整和牢固。他们使用先进的测量工具,保证水坝的高度、宽度和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随着一块块石料的堆砌,水坝逐渐成形。为了保证水坝的稳定性,工匠们还在坝体内部设置了排水系统,防止水坝因积水而出现渗漏和坍塌。
与此同时,灌溉渠道的开凿工作也在紧张进校大秦的水利技术人员根据地形,合理规划渠道的走向,尽量减少渠道的弯曲度,以提高水流速度和灌溉效率。他们教导匈奴劳工如何使用工具开凿渠道,如何控制渠道的坡度,使水流能够顺利地流到每一块农田。在渠道修建过程中,还设置了一些水闸和斗门,以便于对灌溉水量进行精准控制。
随着工程的推进,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在渠道开凿过程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层,传统的挖掘工具难以奏效。大秦的工匠们迅速调整方案,采用了火烧水激的方法,先将岩石加热,然后用冷水浇灌,利用岩石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其破裂,再进行挖掘。通过不断地克服困难,水利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逐渐展现出雏形。
在农业和水利技术输出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军事技术输出的问题。军事技术关乎国家安全,必须谨慎对待。朝堂之上,大臣们对此事也是各抒己见。
将军王贲奏道:“陛下,军事技术乃我大秦立国之本,不可轻易示人。然如今与匈奴等国联盟,适当输出部分军事技术,可增强其防御能力,共同应对北方其他游牧部落的威胁。但需严格把控技术种类和输出范围。”
我问道:“依卿之见,哪些军事技术可适当输出?”
王贲答道:“陛下,如弓弩制作技术中的部分工艺,可传授于盟友。弓弩乃我大秦重要兵器,但其制作工艺复杂,部分辅助性工艺传授出去,既能增强盟友实力,又不会对我大秦造成太大威胁。另外,一些基本的军事阵法和训练方法,也可选择性传授。”
我沉思片刻后,决定先派使者前往匈奴,试探其对军事技术的需求和态度,并传达大秦在军事技术输出方面的谨慎立场。使者带着我的旨意来到匈奴,与匈奴首领进行了秘密会谈。匈奴首领表示对大秦的军事技术十分向往,深知其能极大提升匈奴军队的战斗力,但也理解大秦的顾虑,承诺会严格遵守大秦关于军事技术使用和保密的要求。
经过这次试探性接触,我心中有了初步的决策方向,但仍需进一步权衡利弊,制定详细的军事技术输出计划。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水利工程终于建成。一座坚固的水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