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方,否则会加剧后宫纷争。于是,他决定暂时搁置此事,让众人继续欣赏宴会的节目。
赵高在一旁观察着这一切,心中暗自得意。他认为后宫的这场纷争已经成功扰乱了宴会的气氛,也让林宇陷入两难境地。他趁机向身边的几位大臣使眼色,暗示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制造混乱,进一步破坏民族融合的和谐氛围。
宴会风波过后,朝堂上对民族融合政策的质疑声愈发强烈。那些被赵高蛊惑的大臣们纷纷上奏,言辞激烈地指责民族融合政策带来的种种“弊端”。有的大臣,因为大量任用各民族官员,导致大秦本土官员晋升之路受阻;还有大臣声称,民族融合使得大秦的传统礼仪被破坏,社会风气变得混乱不堪。
林宇看着这些奏章,心中明白这背后定是赵高在操纵。他深知不能任由这些言论肆意传播,否则将会影响民族融合的大局。于是,林宇决定召开一次大型朝会,与大臣们公开辩论民族融合政策的利弊。
朝会上,林宇首先表明了自己坚定不移推行民族融合政策的决心。他列举了民族融合以来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取得的显着成就,如边境贸易繁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各民族军队协同作战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等。然而,赵高一方的大臣们却依旧固执己见,他们以各种牵强的理由反驳林宇的观点。
一位大臣道:“陛下,自推行民族融合以来,我大秦的传统服饰、礼仪逐渐被各民族的东西所取代,这是对祖宗规矩的大不敬啊!”林宇耐心解释道:“我大秦向来以包容开放着称,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并非是取代传统,而是为了让我大秦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况且,传统也应与时俱进,方能长久。”
赵高站出来,皮笑肉不笑地:“陛下所言极是,但如今朝堂之上,各民族官员人数渐多,他们是否真的忠心于大秦,实在令龋忧啊。”林宇严肃地看着赵高,道:“朕选拔官员,不论民族,只看才能与忠心。自推行民族融合政策后,许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官员为大秦的发展尽心尽力,做出了卓越贡献。赵爱卿,你不应无端猜忌。”
尽管林宇据理力争,但赵高一方的大臣们依旧不依不饶。朝会陷入了僵持状态,林宇深知,要想彻底平息这场风波,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这个根源就是赵高。
后宫之中,三位妃子经过宴会的风波,各自心中都有盘算。赫连氏因为在宴会上的出色表现,得到了林宇更多的关注,她心中暗喜,同时也更加警惕婉容妃和阿依古丽的报复。婉容妃的计划失败,心中又气又恼,她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