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如,在某个郡县,为了完成朝廷规定的赋税任务,官员不贡地百姓庄稼受灾的实际情况,强行征收高额赋税。百姓们苦不堪言,纷纷到官府门前哭诉,可这位官员却不为所动,还动用武力驱赶百姓,声称这是丞相的政策,必须坚决执校
然而,也有不少地方官员更倾向于蒙恬的休养生息政策。他们长期在地方任职,深知百姓的艰辛,明白只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地方才能稳定,国家才能繁荣。这些官员在执行朝廷政策时,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适当减轻百姓的负担,鼓励百姓发展生产。
但这样的做法却引起了李斯一派的不满。他们指责这些官员违抗朝廷命令,对其进行弹劾。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们左右为难,有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不得不改变态度,向李斯一派靠拢;而有的则坚持自己的理念,与李斯一派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地方豪强大族在这场纷争中也有着自己的盘算。一些豪强大族与李斯一派勾结,企图借助中央集权的政策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通过贿赂官员,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欺压百姓。而另一些豪强大族则看到了蒙恬一派所倡导的民生政策可能带来的商机。他们认为,只有百姓富裕了,市场才能繁荣,自己的商业活动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他们暗中支持蒙恬一派,为其提供资金和情报支持。
地方势力的摇摆不定,使得大秦各地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一些地方因为官员的不当政策引发了百姓的不满,甚至出现了规模的民变。而地方豪强大族的介入,更是加剧了矛盾的激化。我意识到,若不尽快稳定地方局势,解决地方势力的问题,大秦的根基将受到严重的动摇。于是,我决定派遣钦差大臣到各地巡查,了解真实情况,整顿地方吏治,安抚百姓,力求将这场内部纷争对地方的影响降到最低。
朝堂与地方的纷争逐渐蔓延到了军队之中,原本团结一致的大秦军队,也开始出现了分歧。
蒙恬作为军队的统帅,在士兵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长期征战,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其休养生息的理念也得到了许多将领和士兵的认同。这些将领和士兵大多出身平民,深知百姓的疾苦,他们认为只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大秦才能长治久安,自己的家人也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
在蒙恬的军营中,将领们时常聚在一起讨论局势。一位年轻的将领道:“大将军得对,咱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让家人和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吗?如今百姓负担这么重,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其他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