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刚稳定不久,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北方边境出现气候变化,草原干旱,牧草生长受影响,匈奴等游牧民族生存压力增大。这可能导致他们再次南下掠夺。
林宇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有大臣建议加强边境巡逻,提前防范;也有人提出可与匈奴进行谈判,提供一定物资援助,缓解其生存压力,换取和平。林宇权衡利弊,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军事防范,另一方面派遣使者与匈奴沟通。
在应对外部气候变化挑战时,内部也出现隐患。边疆部分地区因战争创伤,一些心怀不满之人煽动叛乱。林宇得知后,果断采取措施。
他派遣忠诚可靠的将领率领精锐部队前往平叛。同时,颁布安抚政策,对受蒙蔽的百姓进行安抚,承诺改善他们的生活。在军事打击和政治安抚下,叛乱很快被平息,边疆局势再次稳定。
林宇深知科技在军事防御中的重要性,边关烽火之后,他大力推动科技在边疆防御中的应用与创新。朝廷召集了国内顶尖的工匠、技师以及对文地理有深入研究的学者,组成专门的科研团队,针对边疆防御的实际需求展开攻关。
在通信技术方面,科研团队对烽火传递系统进行了改良。他们研制出一种特殊的燃料,能够根据不同的敌情释放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烟雾信号,使烽火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丰富。同时,利用机械装置改进了烽火台的点火和排烟系统,确保无论在何种气条件下,烽火都能迅速、清晰地传递。此外,他们还尝试利用声音信号作为辅助通信手段,制造出一种能够发出巨大声响且传播距离极远的号角,通过特定的节奏组合来传递简单信息,与烽火信号相互补充,进一步提高了军情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防御工事建设上,科技的力量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增强城墙的坚固性,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由石灰、黏土、砂石以及一些特殊的矿物质混合烧制而成,其硬度和韧性都远超传统的城墙材料。使用这种材料修建的城墙,不仅能够抵御匈奴骑兵的冲撞,还能有效抵挡攻城器械的攻击。同时,在城墙上设置了许多巧妙的机关,如暗藏的弩箭发射口、可升降的尖刺木桩等,让攻城的敌人防不胜防。
在武器装备研发方面,除了之前提到的新型强弩,还研制出一种车载投石机。这种投石机采用了先进的杠杆原理和绞盘装置,能够将重达数十斤的石块投射到更远的距离,且精度更高。它可以安装在特制的战车上,跟随军队灵活移动,在战场上对匈奴的大规模骑兵编队或营地进行远程打击,极大地增强了秦军的远程攻击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