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不得罪赵高,又能为大秦的未来着想。”
李斯点头:“你所言有理。但此事需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后,李斯在朝堂上,对于改革之事,不再像之前那样明确表态支持或反对。而是在一些关键时候,以中立的立场提出一些折中的建议,看似在调和矛盾,实则暗中偏向林宇的改革。林宇也察觉到了李斯的态度变化,心中明白李斯的权衡与抉择。他知道,在这场朝堂斗争中,争取李斯的支持至关重要,必须巧妙利用李斯的立场,逐步打破赵高的阻挠。
尽管林宇在朝堂上表明了改革的决心,但由于赵高的不断阻挠,改革的推进依旧困难重重。
在税收改革方面,林宇提出减轻农民赋税,增加商业税的想法。此提议旨在鼓励农业发展,同时规范商业行为。然而,赵高联合一些与商业利益相关的大臣,坚决反对。
“陛下,增加商业税,会打击商饶积极性,影响大秦的商业繁荣。大秦如今能有如此昌盛的商业,全靠商饶努力。若增加税收,商人必定减少贸易,对国家经济不利。”赵高道。
林宇反驳道:“赵爱卿,商业繁荣固然重要,但农民乃国家根基。如今农民赋税过重,生活困苦。适当减轻农民赋税,可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而增加商业税,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规范商业税收制度,让商业活动更加公平有序。”
双方在朝堂上争论不休。林宇深知,赵高背后有商业利益集团的支持,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阻碍改革。但他不能退缩,必须想办法服群臣,或者寻找其他途径推进改革。
与此同时,在吏治改革上,林宇提出的选拔贤能的制度,也遭到了赵高亲信的抵制。他们担心新制度实施后,自己的地位不保,故而百般阻挠。林宇看着改革难以推进,心中焦急,但他明白,急躁无用,必须冷静思考对策,一步步打破赵高设置的障碍。
林宇在改革受阻的困境中,并未气馁,而是暗中派人收集赵高及其党羽的罪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林宇得知,赵高利用职权,私自挪用修建长城的工程款,中饱私囊。同时,他还与一些地方官员勾结,在选拔官员时收受贿赂,卖官鬻爵。林宇掌握这些确凿证据后,决定绝地反击。
在一次朝会上,林宇神色严肃地道:“近日,朕收到密报,有人竟敢在朝堂之上,欺君罔上,违法乱纪。朕本不愿相信,但证据确凿,不得不查。”
罢,林宇命人将赵高挪用工程款和卖官鬻爵的证据呈到朝堂之上。满朝文武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