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足?”
翻译成大白话的大概意思就是:鲁哀公问有若(人名):“爱卿呀,今年收成不好,国库用度不足,怎么办呢?”
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百分之十的)彻锐?”
哀公不爽道:“收百分二十的税,我还不够用呢,怎么能实行百分之十的彻税?”
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您怎么会不足?如果百姓用度不足,您又怎么会足?”
大明成化十一年的会试便刚好出了这道题,题目跟这一模一样,当时有个很有名的举子叫王鳌,他写了一篇满分作文,并且凭借此文摘下了本届会试第一名的桂冠,荣膺会元。老王的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文彩斐然,条理清晰,铿锵有力,乃一时之雄文,甚至入选了后世的高中语文课本,贾环当年可是念得滚瓜烂熟的。
王鳌乃大明成化年间人,而这个红楼世界中没有明朝,自然也没有老王这个人物,所以贾同学心安理得地提笔破题: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然后承题: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贾同学一挥而就,一炷香时间不到,一篇满分八股文便跃然纸上了,啧啧,这挂开得连他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接着又“不好意思”地将文章仔细誊写到考卷上,然后又“不好意思”地开始做第二题。
一眨眼,三天时间便过去了,二月十一日,会试的第一场结束,考生们陆续交卷离场,贾环其实提前半天便答完卷了,不过为免过于高调,还是等到傍晚,考试正式结束了,这才交卷离场。
贾环走出龙门时,竟然正好又遇上了张溥、张廷枢、吴昌时、吴伟业等一行人,只见张溥和吴伟业二人均春风满面,眉带喜色,显然考得不错,倒是当初乡试第二名的张廷枢神色凝重,而脾气最臭的吴昌时则失魂落魄的,大概率是考砸了。
“贾解元考得如何?”吴伟业有点期待地问道,可惜贾环只是波澜不惊地吐出两个字“尚可”,根本瞧不出虚实。
张溥目光一闪,笑吟吟地道:“恭喜贾同学,想必这次的会元又非你莫属了,离大三元再近一步,可喜可贺。”
吴昌时考砸了,心情正是不好,冷笑一声道:“那可未必。正所谓:一支独秀不成春,百齐放春满园。我大晋人才济济,尚若真让贾子明蝉联大小三元,实乃我辈读书人的悲哀,非国之幸也!”
贾环淡然一笑道:“吴同学所言极是,不过贾环才疏学浅,能侥幸通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