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薛蟠撇了撇嘴,有点瞧不上,也就妈妈喜欢这样的乖宝宝。
薛蝌不知道堂姐怎么了,薛宝琴皱起眉头,看了看堂哥脸上的神情,又望了望堂姐离开后,留下还在晃动的帘子,总感觉不太对。
京城的确都在讨论,其中也有关于王信。
京营出征,寸草不生。骁勇善战,攻无不克。
倭寇平了。
这是太上皇的本事。
以前皇上用的都是什么人啊,把东南给祸害成了什么模样,那罗明死了,朝廷也就算了,至于功劳?不降罪就不错了。
朝廷还是离不开太上皇,太上皇一出手,天下就太平了。
京城百姓最爱讲江山社稷。
各个指手画脚。
然后又说起京营,京营又扯到那王信,首功是他,四战四捷也是他,随着京营捷报的消息,王信的名声也声名鹊起。
金陵。
京营还有金陵的应天营,以及各地调兵,大胜而归后,犒赏不提,王信也带着自己的人马回到了应天。
王信还是不明白。
到底是谁,用的什么诱饵,把王志的嘴都快钓的翘翻过来。
至于排挤自己,在台州布下的口袋,一点消息也不透漏给自己,不让自己分润军功,王志的战利品也不让自己沾,王信倒不是很在意。
再多的军功,对自己目前无用。
而杀倭寇,谁能杀倭寇,自己都支持。
然后是齐山念李武等人提拔把总,汤平恢复把总军籍,刘通提拔千总.
这些才是自己在意的。
军功已经够了,把这些军功落实才重要。
所以回到了应天府,别人忙什么,王信不去管,自己先忙着把军功报上去。
朱伟有些不好意思,王信递来的军功薄,朱伟没有卡,不过解释道:“这些军功我可以都报上去,但你这名单可不少,想要落实的话,至少要在金陵兵部跑一跑关系。”
大周有一个内阁,两个六部。
京城一套六部,是实权的部门,金陵也有一套六部,名义上职位高,实权却不大,唯一不同的是兵部尚书,应天兵部尚书的权力很大。
应天府的兵部尚书是张吉甫。
朱伟也可以去兵部跑关系,而且关系不会小,但是朱伟自己的嫡系人马名额都不够,不太愿意用在王信身上,小忙可以帮,顺势抬之也可以,涉及到自身就有些不舍。
主要是知道王信身后有人,关系不小,既然如此,王信自己去动用自己身后的关系。
关系太过宝贵,谁也别想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