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碎片,利用水道有效的提升运输效率,降低了费用,但是骑兵就跑不开了。
经常还没出县城就遇到了江河小溪,需要寻找桥梁,绕路还算好的,怕的是没有桥梁只有渡船,马匹上渡船过河很费功夫。
如此这般,作战半径缩小,甚至到了不如步兵的地步,骑兵作用大大降低。
但并不是说没有了优势,如现在靠手里的骑兵,王信能快速了解方圆百里的消息,特别是这伙倭寇如此大张旗鼓,得来全不费工夫。
张灿练兵是家丁模式,如今把老弱分去了后营,但是没有实战过,前营负责外围,右营的赵雍部虽然是罗明留下的精锐,可王信不会轻易相信。
实际作战的还是大营与左营。
大营主攻,左营扫荡,前营包抄,右营支援,后营结车阵稳住后方。
各营领取军令。
赵雍有点不满,他们人手最多,有六七百人,而且大多是精锐,许多人能开弓射箭,赵雍的眼里,自己的队伍实力其实才最强。
“佐击,王将军行不行啊?”
有名校官嘟囔道。
另外一名校官自信道:“这是做给我们看的,都知道我们实力最强,那王将军总得压服我们,所以让我们旁观,看看他手底下有多强,避免我们恃强倚宠。”
认为自己猜透了王将军的心思。
众人比较认可,赵雍心里也在嘀咕,不免觉得王信有点小心眼,终归自己不是他的亲信。
想到这。
赵雍有些失落。
罗明死了,自己一直忠于罗明,仿佛失去了主人,成为了孤魂野鬼,赵雍知道自己脾气不好,容易得罪人,日后很难再有好的前程。
很快又恢复了镇定,开始发号施令,不管如何眼前的一仗要打好,未来何去何从,走一步看一步吧。
前营同样如此。
不过张灿却认真盯着战场,包括前营的校官们,他们与王信部接触了几个月,张灿又经常带他们去河西小营观摩,知道河西小营的本事。
光看操练,又只听到捷报,到底是怎么打的,谁也没见过,今日终于能亲眼所见,每个人张大了眼睛。
除了赵雍外,刘通的职位最高。
汤平与刘通合为一部,本是老战友,又令出一门,没有太多的不合,刘通部又与河西小营共同作战,获得三战三捷的成就,然后在金陵和扬中岛分别磨合了一段时日。
比如大半个月前,如今两部配合的更加娴熟。
从天空俯瞰。
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圆点。
长枪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