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千里耳
将领私自调兵,往小了说,可以是事急从权,有错误,但不是原则性错误。可往大了说,也可以很严重,私自调兵,罪同谋反。
说起来,聂宇他们好像本来就是在造反,再用谋反罪来处理下面的将领肯定不妥。
聂宇略一思忖后说道:“这次出兵,我汉军接连光复了公安、石首、监利、华容四县,这是军功,不能不封赏。”
这番话便是为何顺安私自调兵南下的行为做了定性,既不往大了追究,而且还要有功封赏,来安下面的军心。
不过,不往大处去追究,这不代表就完全不追究了。
聂宇做大将军也做了有半年,也差不多快学会官面上的说话留一半,好让下面的官员们有发挥揣度的空间。
光复了四县,这是军功,不能不封赏,但问题也不能不处理,不处理才是真的大问题!
冯修永自然听出来意思,当下也是说道:“大将军,何指挥使这次伺机出兵南下华容县,看似是何指挥使自己一人问题,但说到底,这还是我汉军军制上的弊病。”
什么弊病?
无非将领只要一出征,就彻底失去了权力上的监管,等同于自由发挥,能听军令最好,不听军令的话,压根没人能够制衡在外领军的将领。
历史上,这都不算什么罕见问题了,甚至还属于军队里的常态化趋势,还因此衍生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而历代王朝的统治阶级,为了解决军队上的隐患,同样也想了很多办法,具体可以归纳于三个核心要点: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
再说的简单些,便是定期换防加、不给军将政治权力、不给军将身兼数个军区,让他们变成纯粹的职业将帅,而不是动不动又有兵权,又在朝廷上位列三台,还能同时掌握几十万大军。
而能同步达成三个条件的将领,其实也有,还颇有名气,上了历史卷子必考题目的那种。
谁啊?安禄山呗!
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大权,朝中有人脉,三镇大军尽皆沦为安禄山私兵,差点就把唐朝打没了。
后面大唐吸取了教训,开始了军制大改革,让太监掌握兵权,也不再信任武官将领。
听到了这里,聂宇忍不住打断道:“你让本将军也用太监?”
“大将军,臣不是这个意思。”
冯修永一愣,解释道:“臣是想说,大将军可以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为治军核心,再效仿前代王朝的做法,设立监军官职,这监军也不是非要用太监,同样也可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