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忧色。
这几日,已经嫁人的南星特意回来,贴身照料郗归。
梳头的时候,她担忧地问道:“女郎,昨夜下了一整晚的雨,虽说不大,可究竟不是晴天。若是明日也这般,那该如何是好?会不会有人拿这个说事,说新朝不受上天庇佑?”
“怕什么?”郗归拿起一枚莹润的玉簪,在手中把玩着,“春雨贵如油,明日若天降甘霖,自然该是好兆头才对。只要权力在我们手里,那如何诠释,便是我们说了算。昔日赵高指鹿为马,群臣还不是只有言马阿顺的份。”
南星被这话逗笑了:“赵高那样的人,怎配与您相提并论。”
她了了心事,三下五除二便为郗归梳好了髻。
郗归瞧了瞧,将玉簪插好,吩咐道:“祭祀的时间还没到,陪我出去走走吧。”
三月的雨很轻,夹杂着草木的清香,郗归自廊下向外望去,无端想起了前世背过的一首古诗:“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太昌三年,北府军将士唱着《出车》北征。
那歌辞说:“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1
时至今日,他们终于等来了“玁狁于夷”的这一天,拥有了属于北府军的威名赫赫,以至于这个春天,看起来也分外动人。
郗归走在街巷上,看着往来百姓和乐的面容,心底愈发柔软起来。
自从分田之制试点推行,各地粮食产量均有提高,粮价也回落到了较为平稳的数值。
农人不必再负担过高的田税,能够在丰衣足食的同时,稍稍攒些积蓄。
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也能买得起粮食,再不必动辄便卖妻鬻子,骨肉离散。
孩童无忧无虑地跑着,不似从前那般枯瘦。
郗归微笑着看着这一切,接过南星从路边买来的一支杏花,继续往前走去。
街上有不少操着北地口音的人,衣饰明显与建康的风尚不同。
这些人有贫有富,老少相杂,甚至还有几个胡人,与建康原本的居民一道出现,显得很是热闹。
南星颇为感慨地说道:“诸州郡庆贺您登基的代表,如今都已到了,驿馆如今热闹极了。还有不少学子背着书箱过来,国子学旁边的客栈民居,如今都住满了人。如今闾巷间议论纷纷,都好奇这博学鸿词科究竟怎么考。”
登基大典的消息公布后,郗归发了一道圣旨,言称将于大典三日之后,在建康举办博学鸿词科考试。
这考试不限户籍、不别贵贱、不分男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