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畅想的清明,会与这位异军突起的女郎所设想的一致吗?
短暂的踌躇之后,顾信坚定地答道:“信昨日抵徐,观京口上下,知女郎所谓令行禁止,诚不诬也。”
“先贤有言:‘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1”
“严刑峻法,赏罚分明,乃是一郡、一州乃至一国立身的根本。唯有如此,方能做到令行禁止。”
“某以为,最好的世道,便是任数不任人。人人皆以法度作为行事准则,任何人的私心、利益与智慧,都不能凌驾于法度之上。如此,则令行禁止,不待刑赏而民从事矣。”
对于这样的答案,郗归并不意外。
顾信信奉法家,奉《韩非》为圭臬,向来渴望一个法度明晰、刑赏分明的世界。
可这样一个世界,在江左,却是不易实现的。
她郑重地看向顾信:“这是一个极好的理想,可若要实现它,却分外不易。”
“但京口已经实现了,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顾信激动地说道,白皙的脸颊上浮现潮红,“我要让更多的地方如京口一般,要让明晰的法度深深刻进每个人的心里。”
“可若要做到这些,凭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郗归尖锐地指出了这个事实,令顾信的慷慨陈词出现一瞬间的卡壳。
但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诚恳地说道:“我相信女郎也会欢迎这样的一个世界,我请求您的帮助,我愿为您效劳。”
顾信真诚的眼神令郗归动容,但她仍是叹道:“可这并非一件易事。昔年商君锐意改革,行严刑峻法之制,可却被诬为谋反以至于,车裂至死。”
“我无惧于此!”顾信斩钉截铁地说道,“大丈夫行于世间,何惧一死?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我甘愿奋斗至死!”
“你的勇气令我钦佩,然而,商君去世之前,秦国已然完成了改革,是以其人虽死,而新法不改。可若大业未成,新法未立,你便死在了实现理想的路上,那这想象中的法制清明的世界,又该由谁来实现呢?”
顾信因这一番话而沉默了下来。
郗归接着说道:“京口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又受了高平郗氏三代恩德,因此,在这里推行法制,并不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可江左有成百上千的郡县,若要在如此多的地方建立法治,那绝非仅仅几个人就能做到的。”
“我当然相信你甘愿赴死的决心,可你活着,才能为国为民,为你的理想,做出更多的贡献。这远比一死艰难得多,也重要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