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一败,皆决于内因。1
而前夜之战,北府军虽胜犹败。
极有可能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最终合在一起,共同酿就了失败的内因,造成了前天夜里的惨剧。
“正是。”宋和面有惭色地点了点头,“当夜乱起之时,吴兴朱氏、张氏,以及逃至建康的会稽陆氏家主,齐聚张氏坞堡。”
“后来陆氏派出了三分有二从建康带来的部曲,张氏也几乎倾巢而出,唯有朱氏家主,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发兵的决定,以至于被软禁在了张氏。”
郗归翻动条陈:“可朱氏最终还是出兵了。”
“下令出兵的是朱氏二郎。”宋和轻轻颔首,拧眉说道,“此人颇善笼络人心,当天夜里的三股乱军,唯有朱氏攻势最为猛烈。”
“朱家大郎呢?”郗归若有所思地问道。
宋和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答道:“当天夜里,朱二郎盗取朱氏家主的令牌调动私兵,唯有少部分固守坞堡的护卫,仍旧守着朱杭定下的‘看家护院者认人不认物,无事不得擅离职守’的规矩,一直守在坞堡。”
“据他们所说,动乱发生之前,那薛林曾夜叩府门,前去谒见朱二郎,之后又带人挟持了大郎,所以二郎才能顺利发兵。”
“朱氏家主也说,当夜杀死北府军使者、去张氏坞堡复命之人,便是个皮肤黝黑、身形矮小的南人,仿佛正是姓薛。”
“可真是好疏忽啊!”郗归冷笑一声,厉声问道,“那朱氏家主如今人在何处?朱、张、陆三家的主子,如今有多少还活着,有多少死了逃了?这薛林又在哪里?”
“高将军率人入城之后,陆、张二氏的部曲护着两位家主及几个公子逃走,朱氏家主朱杭则被留在了张氏坞堡之中,最后被郗将军的手下缚住。至于朱家,朱氏坞堡之内,朱二郎与那薛林均已不见踪影,只余下几个一问三不知的主子,和一群当夜并未参与作乱的护卫。那朱大郎在卧房之中被人割喉,恐怕是薛林临走之前所为。”
郗归沉吟着问道:“这些人往哪个方向逃了?可有人去追踪?”
“应当是与乱军一道,往西边去了,郗将军已派人追踪。”
“朱杭如今是个什么态度?他知道朱大郎死了吗?”
“城中乱糟糟的,并未严格控制朱大郎死讯的传播,想来朱氏家主已有所耳闻。”
郗归嗯了一声:“你先回去吧,天亮之后,带朱杭来见我。”
宋和点头应诺,临走之前,又补充了一句:“庆阳公主也想见您。”
“让她先等等吧,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