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而非仅仅以性别作为红线,将这世上半数之人排除在外。”
第121章喜鹊
当鲜红的石榴花挂满枝头时,东征大军的战绩也结出了累累的果实。
无论是郗途和高权主导的战事,还是由温述和顾信组织的分田,都顺利地进行着。
北府军一面东征,一面吸纳兵员,到了后来,新分到田地的百姓甚至自发地找上北府军,想要帮着他们去种那些暂且没有主人的荒田。
这些百姓不忍心看到田地荒废,可郗途却要考虑后续工作的开展。
一旦百姓们付出劳力,势必会对这片土地生出感情,那么,有朝一日,北府军若想将片土地分给新的入籍者,也许就会遇到波折。
郗归早已强调,军民关系十分重要,北府军务必防微杜渐,不可放松分毫。
郗途相信,此时此刻,这些百姓是真心想要感谢北府,所以心甘情愿地无偿劳动。
可谁也无法保证,半年之后,一年之后,他们不会觉得不公,不会想将这片浸透自己汗水的土地据为己有。
无论是他还是郗归,其实都很清楚,自利是人的本能,他们之所以能靠着分田来瓦解孙志敌军,正是依靠了这一点。
于是,为免这类田地的所属权出现争议,郗途命人草拟文书,雇佣这群百姓来耕作,在完成荒田插秧的同时,尽可能规避也许会出现的风险。
与此同时,他还签了些人帮着做些打扫战场之类的活计。
这两项举措落实后,大大加深了吴地百姓与北府军将士之间的接触。
北府军刚到会稽时,许多百姓对将士们极为畏惧,生怕被抓去服徭役兵役,或是因孙志叛军的缘故而受到牵连。
可北府军却从不株连民众、抓捕壮丁,反倒是给他们一一分了田地。
就在这做梦一般的日子里,当地百姓与北府军将士的接触逐渐变多。
他们开始在言谈中了解徐州如今的样貌,对自家往后的生活也多了几分盼头,直恨不得北府军永远都待在三吴,以免那些世族在大军走后卷土重来。
高权很快就发现了百姓们的心理转变,他与郗途商议一番,觉得郗归此前所说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便命将士们有意无意地,向三吴百姓透露北府军中的种种待遇。
诸种待遇之中,有一条颇为引人注目——凡北府军将士之子,无论男女,均可在年满七岁后,免费进入军里设立的蒙学就读,学习识字、算术、经义、军史等知识。只要通过相应的考校,便可进入徐州书院读书,学习经纶世务的大道理;抑或是考去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