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忠义。”
杨维垣赶紧说。
这当过阉党的说话就是不一样。
“行,去吧,临走前找韩太监领些金银。”
太祖高皇帝龙颜大悦。
然后杨维垣赶紧像张捷一样告退了。
紧接着黄端伯也请旨,他请求携带圣旨南下徽州,然后前往江西湖广晓谕臣民。
于是他也赶紧跑路。
……
这些大臣都很着急,毕竟就这太祖高皇帝画风,实际上比原本那个更恐怖啊!
原本那个终究不是开挂的,所以尽管凶残,但知道必要时候依然要安抚一下士绅,也知道需要用儒生,虽然白刃不相饶,但在这之前,那金杯终究还是同汝饮的。但这个根本不管儒生,包括这些大臣全都是摆设,有事根本就不跟他们商议,全是他和那个韩信拍脑门决定。而且也不用过去那套,全都是直接对老百姓,至今就连应天府,包括上元和江宁两县都没主官,就是从胥吏里面挑了几个代理。
而民间则是他任命那些军官管,属于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包括原本民籍也是如此。
有事也是召集这些军官,然后向他们下旨。
内阁也罢九卿也罢,唯一作用就是给他对外面各地发圣旨。
这些大臣就是尸位素餐。
也没人找他们办事。
就目前这局面,还是能离开就赶紧离开吧!
“这科举选出的还不如征辟。”
群臣都走后,韩信说道。
“那是因为科举已经被玩烂了,但征辟最后被玩的更烂,科举再烂,这大明朝至少还有三成多进士的祖上没有出过进士或举人,哪怕到我大清,最后也还有一成多,你们那征辟到最后已经变成九品中正制,门阀,彻彻底底变成了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
离离岩上草,郁郁涧底松。以此比寸茎,荫我百尺条。
根本不给寒门一丝机会。
科举不是问题,问题是科举的内容必须得改。
科举后的任用必须得改。
老朱那时候也不是这样,他那时候进士没有当县令的,都得先当几年县丞学习一段时间。”
杨丰说。
当然,现在没空管这个。
事实上他以后也没空管,而且韩信想玩的就是古典帝国化。
或者说秦制。
这种体制下科举就算还有,也只能变成现代的考公,然后为官府提供类似胥吏的,而主官必然还是以军功,没在战场上砍过人头的,很难有资格去当知县。
现在南京就已经在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