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战警3”重启,已经半退休的马丁才重新回到主角位置上。
无疑,“篮板球”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而“篮板球”的两位联合编剧,正是乔恩-卢卡斯和斯科特-摩尔。
顺着“篮板球”,安森终于唤醒沉寂在大脑深处的记忆。
和埃里克、麦基一样,乔恩和斯科特也是编剧搭档,基本就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但稍稍不同的是,埃里克和麦基在“蝴蝶效应”之后就再也没有创作值得一提的剧本,乔恩和斯科特却没有止步。
在“宿醉”大获成功之后,乔恩和斯科特仿佛得到了免死金牌,他们又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前女友们的幽灵”、“四喜临门”、“两男变错身”,清一色全部都是喜剧,尽管票房没有特别火爆,却也不算糟糕。
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喜剧电影的制作成本整体不高,而且电影市场对喜剧的需求始终客观存在,金字塔顶尖的电影公司每年都会制作一批喜剧作品,这是科幻电影所不具备的环境,给予乔恩和斯科特生存土壤。
再后来,乔恩和斯科特又进一步转型成为导演,兼顾导演和编剧工作,“21岁派对”、“坏妈妈”、“坏妈妈的圣诞节”,尽管他们一直没有能够大红大紫,但他们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好莱坞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果说“坏妈妈”,安森脑海里两位导演兼编剧的形象就渐渐清晰起来;但一个小小惊喜,“宿醉”居然也是他们的作品,安森对托德-菲利普斯的印象着实太深刻,以至于全然忘记两位编剧对这部电影的贡献。
稍稍整理一下思绪,安森没有着急动作,而是拿起剧本,细细翻阅起来,咖啡屋里的人来人往彻底被隔绝在外,安森钻入这个故事,重新感受了一遍惊喜。
不得不说,即使前世已经看过电影,但阅读剧本还是不由莞尔。
“宿醉”真正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台词或者情节多么好笑,而在于整个状况。
一个荒诞而离谱的状况,偏偏又完全可能在现实里发生,并且加入些许艺术性的戏剧张力,然后把角色丢进这个状况里,哪怕只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反应也具有一种荒谬感,而拉斯维加斯这座城市纸醉金迷以及坐落在沙漠里的隔绝环境里又让一切具有说服力。
这种游走于戏剧和真实的错位感,才是最为好笑的。
所以,摆在眼前最现实的一个问题:
前世,“宿醉”在2009年上映,最终创造了票房奇迹;现在,提前到2005年或者2006年上映,是否能够复制票房佳绩呢?
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