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忆,白嘉轩今年十四岁,一边帮家里干农活,一边在自己的姐夫朱先生那儿读书认字。
白秉德老汉不求他能考上秀才、举人,他觉得老白家祖坟没冒青烟,自家娃自然也没当大官的命,认识几个字,会算账,将来能当好族长就行了。
还好,还好,穿越过来的比较早,还没到白嘉轩结婚的时候,李明浩松了一口气,他可不想害死那么多姑娘。
上完厕所,洗漱完毕,李明浩就去正房给白秉德还有白赵氏请安问候,然后独自前往朱先生所在的白鹿书院上学。
白鹿书院坐落在县城西北方位的白鹿原原坡上,亦名四吕庵,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
当地传说,宋朝时,一位河南地方小吏调任关中,骑着骡子翻过秦岭到滋水县换乘轿子,一路流连滋水河川飘飘扬扬的柳絮和原坡上绿莹莹的麦苗,忽然看见一只雪白的小鹿凌空一跃又隐入绿色之中再不复现。
小吏即唤轿夫停步,下轿注目许多时再也看不见白鹿的影子,急问轿夫对面的原叫什么原,轿夫说,“白鹿原。”
小吏“哦”了一声就上轿走了,半月没过,小吏亲自来此买下了那块地皮,盖房修院,把家眷迁来定居,又为自己划定了墓xue的方位。
小吏的独生儿子仍为小吏,小吏的四个孙子却先后成了四位进士,其中吕大防官至宰相,主持元祐政坛八年,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为当时的大儒,先后从学于张载、二程,与关学、洛学都有密切的关系。
李明浩倒是记不清楚他们到底干了啥,只记得吕大临似乎被韩大锤给收拾过。
出了村,整个白鹿原便呈现在眼前,这是一种关中地区独有的地貌,厚实的黄土经过近代地质垂直断裂运动与河流切割后形成阶梯状或台状黄土高原。
河流侵蚀的沟壑将高原切割开来,这给村民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地不便,有时候直线距离明明没多远,可要走过去却得绕过沟壑,往往几公里的路得走上大半天才能到。
白鹿村到白鹿书院的路稍微好一些,没花多少时间就到了书院,见到了书院的老师朱先生。
最早,吕家的一位后代在此讲学,挂起了“白鹿书院”的牌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书院慢慢到了外人手里,如今是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在此讲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