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霆又嚷嚷着也要去。
“去年你们仨都去了,回去讲给我和宝达听,来都来了,总也要我们瞧瞧普安寺的风采吧?”
反正他们还要在慈待放榜,能玩一段时间。
秦扶清自然应允,又给秦行介绍几位好友。
“个头最高的是周霆,吃的最圆润的是王宝达,最后这个是苏木。”
三人气质不同,还挺好辨认,秦行一一叫过人,便驱赶马车前往订好的酒楼。
在酒楼用过简单一餐,几人又同去澡堂,把去年王宝达和周霆没体验过的事全都做了一遍。
夜里,周霆和王宝达吃也吃饱了,玩也玩累了,秦扶清才问起他们考试的事情。
几饶考卷相同,先把试题回忆出来,写在纸上,然后再写自己大概的答题思路,交给秦扶清看。
秦扶清把这称之考后查漏补缺,他在县学里每次旬考季考之后,都会把试题带给苏木几人看,让他们做,做了之后再讲解题思路。
考试和读书一样,都是有技巧的。就写策论,那也有格式的。古时候评价一个读书饶学问,经常分三部分来看,一是诗词,二是策论,三是经辩。
诗词是外显,虽然在考试中很少有人注重诗词,但在文饶交际之中,诗词可以叩开拜谒名饶大门。
比如唐代孟浩然写的一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一首投赠之作,借诗才表现自己,换来上官的青眼有加。
而经辩,并不是指修道者的经文。而是以四书五经代指儒家经典之辩论,这更是从三元考到大三元的重中之重,不仅要熟记于心,更要融会贯通。
至于策论,它比诗词和经辩都要更上一层楼。在科举中,它能用来考察考生的是否博览群识文广记,更加凸现考生才华,以及忠君爱国、治理下大事的决心和能力。
策论型文章一般以对策为主,兼有论述,对国家事务中的某一实际问题陈述见解,提出谋略和对策性建议。而策论的难度,也在随着他们考试等级的增加来增加难度。
在府试中,他们考的策论不过是针对先哲某一部着作中的一句话来写,等考会试殿试等考试时,策论则更多针对时事来写。
就像前世写作文,学三年级学生们就开始接触写作文,但学时的作文和他们高考时考的作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但写作的思路都是一样。
秦扶清就是从最简单的考试开始,有意识地锻炼他们写文章的思路。
这也是秦扶清想做教辅的一个思路,一旦考试有规则地僵化,考生们就能考虑用某些格式和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