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倒手几次之后,发现这样交易,比起直接卖产品,反而更加赚钱。
慢慢的出货进货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大领导在仔细的询问了汽车厂的库存产量,以及价格之后。
又询问了关于化肥产量,原材料,设备的进口价格。
考虑了一个晚上,大领导大手一挥,将汽车厂所有库存,以及之后几个月的产量,全部打包去港岛卖掉。
国防重要,农民的身体重要,粮食的产量,同样重要。
没有舍,哪有得?辛苦百姓一年,之后得到的会更多。
并且大领导重新翻阅了海河治理工程的草图。
并且提出需要修建更多水库,发挥蓄水存水的作用。
当陈长安得到消息,将库存一并打包发走的时候。
就知道,自己的建议起作用了。只是代价确实要苦一苦那些治理海河的农民们。
陈长安只能督促杨云飞,逐步的提高摩托车厂的产量。
尽量把工人们的任务安排的紧凑一些。这也是陈长安能够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侯明君非常的精明,为了不在明,也就是招工第一。
引起四九城居民围堵汽车厂的情况。他在黑下班之后,在厂门口贴上了招工告示。
第一批,蔡映红只打算先招收一千人。且要求很高。
第一点,必须是四九城户口,且年龄于三十岁。
第二点,必须是在四九城内有房子,或者家中有房子,不需要住单身宿舍的。
第三点,高以上文化程度。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能满足这三个条件,且没有工作的人。并不是很多。
要求高的原因,是侯明君打算把这些缺成领导,或者是班长培养。
厂里的工人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带徒弟。
而且按照数量来计算,一个工人要带三个或者更多的徒弟。这要教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工人制作一个零件,让三个徒弟在一旁看着。
然后有人喊没学会,咋办?再来一遍?或者徒弟会了。让不让人家上手?
要是按照原来老旧的带徒弟方式,第一年不能摸机器。
那好了,吉普车和皮卡车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来?
所以侯明君想的很明白,先选出一部分有学历,聪明的人。
先培训他们,然后他们在带着后续的工人们学习。
这些人以后一定会成为汽车车间的中流砥柱,也是他侯明君的嫡系。
陈长安看着侯明君的表现,有些想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