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如垂也看得出,这位被称为张老爷子的富商往日里还是颇为亲民,与寻常百姓之间并没有什么隔阂,甚至互相调笑两句都不是问题。
“哼,让你们瞧我,上次我去大乘佛寺朝圣,可是亲眼见过方丈大师接见了一位大人物,虽然只是隔着大老远的一瞥,但那一幕场景,我绝对不会忘记!”
“若是我胡袄,我张某人三个字倒过来写!诶?你们怎么都走了?听我把话完啊!”
就在张老爷子还在原地回忆峥嵘岁月的时候,仪仗队又向前挪动了不少,大片大片围观的百姓也跟着向前去看热闹,谁还会在原地等着他胡吹海吹?
其实,张老爷子的眼光也不算错,这带队的人,还真是与洛一缘、止司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虚传,方丈大师,只是他为什么会带着一众僧人来到秦元城,就不得而知了。
再看这仪仗队中的僧人,虽然只是口中念念有词,同时做出一点抛花的动作,但浑身上下肌肉匀称,筋骨强健,太阳穴又隐隐凸起,一看就不是善茬,个个都是横练外功的高手。
约莫是走了大半个时辰的时间,若不是前行的方向越来越明晰,只怕那些围观的百姓都要觉得无趣了。
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句念经,禅唱虽然饱含深意,也只有几段简单的音符,听多了自然会腻。
一心向佛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或许会觉得颇为舒服与享受。
但世上更多的人,却是还在温饱与生存中挣扎的苦命人,和他们妄谈什么信仰,什么宗教,也不过是对牛弹琴罢了。
若不是巴望着有热闹可以看,怕是许多人早就离去了。
终于,方丈大师站直了脚步,抬起头来,看了看不远处高高耸立的牌坊,脸上的疾苦之色更是明显。
双掌合十,低垂了脑袋,方丈大师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一时之间,磅礴的气浪向着四面八方席卷开去。
不止是仪仗队的梵唱声停了下来,就连周围百姓嘈杂的议论声也一下子消停了,安静的氛围,反倒让人觉得分外诡异与奇怪。
不远处立着的牌坊,少也有数百年岁月光景,比在场任何一个饶年纪都要大上好几轮有余。
最中间的“秦淮河畔”四个字,笔锋柔顺细腻,据传是朝廷昔年某一任圣上荣登大宝之前,游历至此,亲笔所书。
这当中,自然少不了许许多多的风月故事流传千古,各中香艳旖旎的场景,至今都为不少文人墨客津津乐道,反复提及。
只要踏进这面牌坊之内,便是秦淮河畔林立的青楼,许许多多围观者也是屏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