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忧心忡忡道:“陛下,镰仓幕府如今手握重兵,势力庞大。
若贸然借出兵削弱其军力,万一被他们察觉,恐怕会引发内乱,危及陛下安危啊。”
皇目光坚定,沉声道:“朕已深思熟虑。镰仓幕府把持朝政多年,朕空有皇之名,却无实权。
如今大宋抛出橄榄枝,若能借此机会,削减幕府兵力,待他们前线损耗,后方空虚,朕便有机会重新整顿朝纲,收回大权。”
这时,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起身,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此次出兵金国,若幕府派出精锐,待其兵力折损,我们便能在国内逐渐安插亲信,掌控要害。
即便幕府有所察觉,只要计划周密,他们远在战场,也难以立刻回防。”
另一位大臣却面露难色:“话虽如此,可大宋承诺之事,是否可信?万一战后他们背信弃义,不兑现通商、传授技术等诺言,我们不但得罪了幕府,还一无所获,岂不是得不偿失?”
皇沉思片刻,缓缓道:“这确实是个难题。不过,我们可先与大宋使臣周旋,签订详细契约,确保利益。
同时,在出兵一事上,暗中安排我们的心腹随军,既能监视幕府军队,又能在关键时刻有所动作。”
众人又一番激烈讨论,从兵力调配、后勤补给,到战后权力分配、国内局势把控,一一斟酌。
直至夜幕深沉,偏殿内的商议才暂告一段落。皇看着诸位大臣,目光中满是期许:“此次行动,关乎我皇室兴衰,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有丝毫差错。”
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应诺,随后鱼贯而出,各自为即将到来的谋划悄然布局。
几日后,李平安正在住所焦灼踱步,突然接到皇召见的旨意。
李平安不敢耽搁,匆匆整理衣冠,跟随侍从前往宫殿。
踏入大殿,李平安见皇端坐在上,神色相较之前温和许多。
皇率先开口:“使臣李平安,近日我与京都诸位大臣反复商议,皆觉大宋与我国情谊深厚,守望相助乃应有之义。”
李平安心中一喜,忙抱拳行礼:“陛下深明大义,大宋必铭记这份情谊,日后定当在诸多事务上与贵国紧密携手。”
皇微微颔首,话锋一转:“只是我国国情特殊,出兵之事,京都大臣虽有意愿,却还需神奈川镰仓幕府将军定夺。
将军手握重兵,掌控着我国军事大权,若能动他,此事便万无一失。”
李平安听闻,心中虽觉棘手,却也明白这是关键一步,当即道:“陛下告知这一关键所在,实乃助我。
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