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密事都知道。
李平安想想了,神色诚恳,缓缓道:“大人此言差矣,我宋国绝没有答应窝阔台入侵金国之意,这不过是窝阔台这些蒙古人计谋,用来挑拨我们宋金两国关系的,各位大人不可信呀!”
杨康看着李平安巧舌如簧的表演,内心波澜不惊,不过还是决定缓和一下关系,表演的太过了反而不好。
杨康咳嗽一声:“徒单大人此言差矣,所谓论迹不论心,怎么能以没有发生的事,来论宋国行为,这样不妥!”
这时,丞相完颜齐美站了出来,目光炯炯地看着李平安,道:“李大饶解释虽有几分道理,但邦交之事,关乎国家兴衰,不能仅凭几句言语便轻信。我大金也需考量诸多因素。”
李平安连忙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我大宋也明白,恢复邦交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互信互谅。
此次我带来了我主的亲笔书信,还望陛下与诸位大人过目,其中详细阐述了我大宋对于恢复邦交的诚意与规划。”
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封用明黄色绸缎包裹的书信,恭敬地递给一旁的太监戴权,由戴权呈给杨康。
杨康接过书信,缓缓展开,目光在信纸上扫过,脸色平静,让人难以捉摸他的心思。
徒单琼依旧满脸不满,大声道:“一封书信,怎能证明他们的诚意?陛下,万万不可轻信南饶鬼话!”
杨康将书信轻轻放在座前的案几上,抬起头,目光缓缓扫过大殿内的群臣,最后落在李平安身上。
杨康道:“李平安,此事事关重大,朕需与大臣们商议后再做定夺。你且先在驿馆安歇,静候消息。”
李平安心中虽然焦急,但也只能无奈地躬身行礼,道:“谨遵陛下旨意,外臣静候佳音。”
离开皇宫后,李平安回到驿馆,心中思绪万千。
李平安深知,想要促成南宋北伐,服大金恢复邦交只是第一步,而且这一步如今看来困难重重。
但李平安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在房间内来回踱步,思考着下一步的对策。
李平安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要心翼翼,稍有差池,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可能让南宋失去北伐的最佳时机。
李平安也开始在大都打探起来杨康的事迹来。不过在杨康的控制下,李平安并没有打探到多少有用消息。
反而打探到了杨康不少风流事。
在茶馆内两个老人看了李平安到来后。
一个人故作姿态:“你知不知,这高丽降将李成浩为什么会死?”
“不是了,太庙献俘时候为先皇祈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