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前任景元帝别说让官员交税了,只要能让他们有命好好当官就行,钱什么的真是身外之物。
若是再过几代皇帝,恐怕即使知道这法子,也不敢推行。
没办法,谁让昌宁帝之前,就景元帝一个皇帝可以研究呢!
第95章
政策公布后,民间确实有诸多声音,不止官员哭,宗室也嚎。
比起她,宣王这个宗人令着实给她分担了不少压力,霍瑾瑜听说,现下宣王府可热闹了,不止在京的宗室前去闹,外地一些辈分高的宗室也赶过来。
霍瑾瑜对此,让御膳房每天给宣王备了许多补汤,让他先撑着点。
虢国公、邓盟、曾太傅、谢公那边,这些天也没有闲着,宋致若不是现下忙着春闱,估计也陷入其中。
霍瑾瑜这边,除了每天上朝时,大家吵了些,就是哭穷、哭惨的折子多了些,其他东西还烦不着她。
帝王御极天下,讲究恩威并施。
简单点说,打一棍子,给个甜枣。
霍瑾瑜接连公布相关政策后,朝野又迎来一波加薪潮,还有宗藩的待遇也提升了一些。
霍瑾瑜这段时间,打算成立专门的税务司,将收税等权限独立开来,由专门的部门收税,将税法进行进一步细化,规范朝臣和皇室的行为,不能像前朝一样,为了充实自己的小金库,皇帝派心腹或者太监做税务官,造成名不正言不顺,百姓怨声载道。
除了这些,她打算降低农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征税的大头不应该在农税,而是要发展工商业,增加商税。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商业规模发展的不错,去年又推行了银币,增加商税她心安理得。
是故在公布政策后,顾问处、翰林院、户部这段时间忙的脚不沾地,陛下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税法,要成立税务司……这桩桩件件都牵涉到所有人的衣食住行,尤其新税法的消息传出去,民间的各种声音可多了,尤其东南士绅的声音尤为激烈。
东南士绅一向富饶,物产丰富,舟楫便利,经济发达,文风也兴盛,陛下年后施展的这些政策,桩桩件件都是戳到了东南士绅的心窝子上,不闹才怪。
听说已经有一些东南地方籍贯的举人当街叫嚣要放弃这次会试,引起了不少波澜。
对于民间的舆论,霍瑾瑜现下没有那么多压力,前有老霍头,后有她,他们两代皇帝干了这么多事,可不是被这些东南士绅的叫嚣给吓退。
这群人难道觉得自己还是前朝那些钟鸣鼎食的大世家?哪个敢露头,她不介意削一下。
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