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的家世悬殊,人家看不上他们,何必凑上去热脸贴冷屁股。
但这事儿也不是他能决定的,得看他爹和大伯怎么想了。
李昭没等多久,不一会儿王正明就带着他爹和他大伯过来了。
“考虑的如何了秀才公?”李昭直接开门见山,示意他坐。
这廊下有一套石桌椅,要是以前,坐在这廊下看满院子的景色倒不失为是件惬意之事。
但如今植物都被晒死了,只剩一大片一大片的枯枝树叶。
王秀才几人坐了下来。
王秀才擦了一把自己额头上的汗,心里有些不好意思,脸上便也带出来了几分,李昭看他神色便明白了过来。
“李兄弟,我跟大哥商量了一番,还是决定去京城。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不别的,咱们逃荒出来的灾民,按朝廷律法是得降籍一等的,在京城的话有赵家帮忙,应该可以免于降籍。”
“但咱们若是去了汉宁府,这无依无靠的,就不好弄了呀。”王秀才苦言劝道。
之前在山洞时他没想到这一点,后面回过神来才想起来,就是为着这事儿,他也必须要去京城才校
士农工商,他们这一大群人都是农,再降的话要有技艺就是工户,不然只能降为商户,这是王秀才绝对接受不聊事情。
李昭倒是不知道这一点,她穿过来的时间不长,对这大齐律法也不太清楚,听到他这么,还真得好好想想了。
大齐重农抑商,商户地位低下,不能科举入朝为官,不能穿丝绸衣物,还要多缴纳各种税收,属于下九流。
就是李盼儿之前嫁的杜家那也不是完全的商户,杜家让旁支走商,主家在安顺县有许多田地属于大地主,龙凤胎的户籍上登记的也是农不是商。
若成为商户社会地位低下,特别是她们没有根基依靠,那真是人人都可以欺辱了。
但若去京城借了赵家的势,得了人家的利,那就是真的上了赵家的船了。
赵家是个什么情况,站的到底是谁的队她一无所知,比起一大家子的身家性命来,降籍就降籍吧。
现在律法是这么定的,但要是之后人口损失过多,没有人种地了,朝廷就该急了,也不一定真的就会降籍。
“朝廷得以农为本,现在旱情严重,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了,粮食歉收自然交不上税粮,朝廷需要农民好好的种地交税,如今逃难的人这么多,地都荒了,若是把咱们这些逃难之人全降籍,那让谁种地去?律法是律法,但是上头并不会完全不知道变通的。”李昭看着他道。
可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