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好河山,怕以后年龄太大就出不去了。
想走出待了一辈子的老家,去南方(9月份种完麦子,往不冷的地方走)走一走,腼腆询问主播适合自己的旅行计划安排。
出行准备:有祖国给的100多,有电动三轮,有帐篷,文化不深可以看地图……
主播回答(温柔,尊重,耐心,轻言细语):三轮上坡下坡不便,上不了高速只能走国道,但车多;住帐篷,昼夜温差、大风、大雨,容易感冒;在南方的客栈和老板商量当保洁,可以包吃包住,不用花钱租房子……
这是一首让人很难受的歌。
虽然唱的是“生活的希望风雨吹不透”,歌词表达的是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但是字里行间却处处深藏着一种无望的悲凉。
种了一辈子地,从少年少女到满脸皱纹,他们也是向往自由的,只不过没有什么办法,没有选择的自由,只能困在农村一辈子。
呵呵~!
一辈子5000,农民的确是伟大。
经济之所以能平稳发展的越来越好,是靠农村承接了历次危机所带来的巨大伤害。
成本一直都在,只是在无形中被转嫁,没有进入多数饶视线罢了。
落后的社会想要发展必定有人负重前行!
‘三亩地才卖2400’、‘种地买不上楼’、‘生病了怎么办’、‘喝毒药’……
这是迫于无奈一生都留在乡下老家。
还有多少人在故乡无法养活自己,不得已只能外出打工,谋求生路。
歌词很有时代性。
将当年发展极不平衡导致的农民离乡、青年去大城市等被迫行为,修饰成追求自由寻找理想的主动行为。
可许多年后,打工人从布尔乔亚式的幻想中醒来时,才发现曾经的苦楚只被加了一点甜蜜素而已。
当回头眺望,自己的故乡也被掳走了。
布尔乔亚,指的是拥有大量财富和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
而所谓的布尔乔亚,则指的是拥有少量财富但不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
在阶级划分中,布尔乔亚不属于资产阶级,因为他们缺乏生产资料,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大资产阶级的压迫。
但布尔乔亚也不属于无产者,因为他们的生活远没有无产者那样贫苦。
而且布尔乔亚也拒绝把自己归为无产阶级,因为他们自认为高于无产阶级,享受这一层虚无的优越福
生命的青春,一路往北走;
生命的最后,一路往南走。
或许,歌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