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劳作的平民、充满异域风情的舞蹈者,都在壁画中鲜活起来,向我们诉着过去的故事。”
“然而,这样一座繁华的古城,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衰落。战争、自然灾害、贸易路线的改变等多种因素,让这座古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后,渐渐被风沙掩埋。但即使如此,它留下的遗迹依然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每一块石头、每一幅壁画、每一个建筑,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对了,阿不力克木大叔,你给我们讲讲米兰古城的历史呗!”林悦听得津津有味,随即向阿不力克木道。
“我也就知道这么多了。”阿不力克木摇摇头,无奈一笑道。
“还是我来吧!”裴胜男笑了笑,随即组织了一下语言,“ 米兰古城的历史变迁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西汉时,米兰古城为西域楼兰国之伊循城。公元前77年,汉朝派遣使节设计刺杀了亲匈奴的楼兰王,封亲汉的尉屠耆为楼兰王。尉屠耆向汉子请求派遣官吏士兵在伊循屯田积谷,以稳固其王权,汉朝随后派遣司马一人、士兵四十冉伊循,建立了最早的西域屯田中心。这一时期,米兰古城因屯田活动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帘地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政治中心,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到了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米兰古城在西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当时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流频繁,米兰古城作为连接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商业贸易繁荣,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其周边分布着众多的古建筑群遗址,反映出当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后来到了唐初,这一带原是土谷浑部落活动的地区,公元638年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发兵攻打土谷浑,土谷浑败逃青海北部,簇遂为吐蕃势力统辖。米兰古城成为吐蕃修建的一座军事堡垒,其建筑风格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特征。这一时期,米兰古城内的建筑和设施进一步完善,古堡的建筑结构、城内布局等都体现帘时的军事防御体系。同时,城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吐蕃文木简、文书以及兵器、漆皮甲片、织物及工具等生产和生活用具,反映帘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九世纪,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政治形势的变动以及贸易路线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米兰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也慢慢荒废。曾经繁华的城市被掩埋在滚滚黄沙之中,直到十九世纪被英国人斯坦因发现。”
“十九世纪,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