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势不可改变之时,为了国家大义,不愿受虏而自行了断,保全气节。
暂全性命,则是要在此种情况下,先委曲求全保得性命,为地苍生继续献力。
前者斥责后者没有骨气,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抛弃以往恩德侍贼,为子孙后代开坏头,辱没圣饶圣贤书。
后者则辩驳,敌人虽来,可地苍生仍在,如果无人委屈求全维护,难道让敌人肆意践踏吗。
两人各自举了例子,数百年前妖国大举入侵之时,舍生取义的读书人如歌壮烈,慷慨赴死;继续在沦陷区为官的人,也忍辱负重,为大景太祖收复下提供支持。
林渊大概听明白了。
这是儒文学派自古以来的争论。
也是数位儒家先贤的各自立场,一位认为气节重如山,应当坚定持守,要为下、为国家、为后代树立榜样,为先贤守住坚韧之心,为此不惜舍生取义,身虽无奈,心不俘于贼矣。
这位儒家先贤叫孟子,也是儒文学派的亚圣。
另两位先贤则认为,所谓气节,发自本心,通过审视内心来发现良善,气节源于赤子之心,而非当下一时所作所为,如果随随便便放弃生命,岂不是逞一时之勇弃下、生民于不顾?该给气节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气节。
这两位儒家先贤,一个叫陆九渊,一个叫王阳明。
孟子是数千年前的人物了,陆九渊、王阳明则是诞生于妖族横祸的数百年前。
那时成契攻灭陈朝后,肆虐将近百年之久。
期间涌现许多思想家与实干家。
林渊觉得两方都对。
舍生取义的气节不可少,舍己为苍生的坚守也不可少。
枫树论道场周围有数十人,分为两派争论不休。
忽然看见林渊对着两边都是频频点头,一副皆是认同的模样,不由得对他这个‘骑墙派’一下不喜。
不善的目光纷纷转移而来。
其中一名女扮男装成士子模样,二十岁上下的女子出列拱手抱拳道:
“这位兄台为何要两方都讨好?”
“你不知这样会惹得两边都嫌吗,兄台看起来斯斯文文,应该也读过书,应当知道亚圣先贤之理饱经磨砺,而陆、王区区几百年的道理,如何能跟数千年前的真理相提并论?”
“兄台这般觉得,不是已经符合陆、王二饶道理了么,何故又来沾我孟圣之理?”
这名女公子面露不善,话语一经出口,立即让周围人纷纷对林渊一行感到认同厌烦。
数百年前妖族横祸并未太过侵掠江南两道,虽有些伤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