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马上去传旨。”
“马上就是年节了,朝鲜的使臣是不是已经到了京城?”朱祁镇问道。
“臣…不知。”于谦回道。
“你现在也是内阁大臣了,不能总是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其它事情你也要上心点,知道吗?”朱祁镇有些生气道。
于谦有些郁闷,不是他不想管,而是内阁这几个大臣都是各管一摊子事儿,平时虽然都在一起办公,也互通消息,可是有些事儿不是他想管就能管的聊,管多了,得罪人啊,再他于谦也不再是当初那个愣头青了。
见于谦不话,朱祁镇没好气的扔了军报,走到地图旁看了起来。
这时门外的太监适时的送进来几盏风灯,让皇帝看的更清楚一些。
“山东、南直隶、浙地的沿海卫所有多少福船?”朱祁镇看着地图问道。
“回陛下,山东沿海八卫十所共计有福船10艘,巡船五十艘,各类船一百三十余艘;南直隶和浙地各沿海卫所共有福船三十余艘,巡船两百六十艘,各类广船、鸟船无算。不过臣听当年郑和下西洋后,泉州港外还留有三艘宝船,不知还能不能用。”于谦不愧是兵部尚书,各卫所的数字信手拈来。
“宝船还在?你确定?”朱祁镇突然回过身,一把抓住于谦的胳膊道。
“额…咳咳……”被皇帝这么近距离抓着,于谦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后退一步道:“臣任兵部以来,翻阅过兵部存档,当年先帝最后一次派遣郑和出使时,曾造宝船三艘,后来就停靠在泉州港,就是不知道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宝船是否还能不能用。”
“于谦,即刻以兵部的名义给泉州的卫所指挥使传令,命他们接令后马上去查看宝船是否能用,能修复的尽量修复,若损坏严重,实在无法修复,就地招募当年建造宝船的工匠,朕记得宫中还藏有宝船的建造图纸,等找到后一并给他们送过去。”
“陛下,宝船建造耗费极大,且百年巨木不易寻得,即使有足够的百年巨木,那些巨木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轮输转运更是万难,负责伐采的民夫更是苦不堪言,当年建造这三艘宝船为凑足银两,先帝甚至把平辽的军费都挪用了。”于谦大急,赶忙劝道。
朱祁镇心中不喜,却也没表露出来,实话于谦的没错,一艘宝船光建造就需要几十万两,而且海船不是内江内河的船,宝船制造所需的木头还不能用一般的木材,必须用质地坚硬且抗腐蚀性较好的南松木,这些南松木大多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深山中,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采伐,百年以上能够使用的更是难以寻匿,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