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足,声泪俱下,像是被人捏住了命门一般。
又有几个头铁的御史跪拜道:“陛下,刘大人所言极是,望陛下以史为鉴,惕励自省,切不可自误啊……”
“那你们倒是,朕该如何呢?”朱祁镇道。
众人一听,有门,皇帝到底是年轻,心智不坚。
“请陛下收回成命,谨遵祖训!”杨荣带头道。
众人跟着附和。
“朕问你们一个问题,这大明的下姓什么?”朱祁镇冷冷的盯着杨荣道。
“自然姓朱。”杨荣想都没想回道。
“杨士奇,你是当朝大学士,听闻你对《左传》研究颇深,朕再问你,何为君父之命不校?”
杨士奇暗道不好,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当时重耳因为得罪了僖公决定逃跑,有人拉住他既然有误会和大王清楚得到谅解就好了,为什么要逃跑,重耳:君父之命不校。意思是,我忠于我的王,他虽然错了,但是他的命令我不敢违抗,还是逃跑吧!
于是后世很多忠君为国文人都很喜欢这句话,来表现自己的风骨。
朱祁镇的意思很明显,你们不是满口忠君为国嘛,你们不是把圣人之言挂在嘴上吗,既然古人之言是治国大道,那朕即使错了,也无可厚非,要么你辞官走人,不然,你就别想着违抗我的命令。和皇帝对抗,你就是不忠不孝之徒,你有什么脸面惶惶然立于朝堂之上?
白了一句话,不听话就滚,听话懂事的人一大堆。朕分分钟就能替换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