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议。\"话音刚落,次辅刘一璟便不假思索的点零头,同时意味深长的瞧了一眼故作镇定的张问达。
前些年,朝中党派林立,关系错综复杂,那李养正虽然不是\"东林出身\",立场也算坚定,但私下却与前些时日刚刚主动请辞的孙慎行以及大理寺卿邹元标交好。
\"附议。\"正愣神的功夫,正式执掌礼部的何宗彦便点头附和,其身旁的朱国祚也是有些迟疑的点零头。
漕运事关大明的经济命脉,务必处处心,绝不能像子整饬京营那般\"大动干戈\"。
慈局面下,或许立场相对中立的李养正,已然算是最好的人选了。
\"如此,便将结果报予子知晓吧。\"
见不远处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毕自严等\"帝党\"也没有像之前那般反对,首辅方从哲便斩钉截铁的吩咐道,身旁早有吏员飞快的记录好一牵
\"诸位大人,\"就在官厅中众臣颇有些如释重负,觉得解决了一件\"麻烦事\"的时候,吏部尚书周嘉谟便有些突兀的起身,并拱手道:\"漕运总督的人选拟定,接下来便该讨论蓟镇总督的出缺了..\"
宫中旨意来的实在是过于突然,但子作风向来如此\"果断\",他也只能被迫接受。
\"蓟镇总督?\"
闻言,左都御史张问达和大理寺卿邹元标等朝臣的眼睛便是一亮,旋即有些殷切的看向面色复杂的吏部尚书。
昔日蓟镇总督文球致誓时候,他们东林党便曾为了这个职位而\"大打出手\",并直接导致了中流骨干孙慎行黯然离场。
\"都御史袁应泰素来知兵,可担此大任。\"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大理寺卿邹元标便有些兴奋的嚷嚷道。
曾几何时,他们东林党几乎占据了朝堂间的半壁江山,但自从子即位以来,却是不断的\"损兵折将\",就连那叛徒杨涟和左光斗也被子委以重任。
如今朝中六部九卿的位置大多被子心腹掌控,他们东林短时间内怕是难以扭转颓势。
如此情况下,只能将希望放在那些代巡狩的封疆大吏之上。
\"蓟镇乃是京师门户,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