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t;
幽静的济宁署衙中,老成持重的鲁王朱寿鋐满脸悲戚的朝着上首的子拱手道,态度很是诚恳。
他知晓,若非鲁藩一脉颇有名望,兼之自己一向\"知趣\",只怕子压根不会顾念所谓的\"皇室颜面\"和\"家亲情\",当场便会令锦衣卫将泰兴王拿了,随即随便寻个由头,便顺藤摸瓜,将自己一并拿下。
毕竟自己和泰兴王的关系实在过于亲密,而子又一向不喜他们这些在地方上的\"亲戚\"。
昔日洛阳的福王和成都的蜀王,便是他的前车之鉴。
看着眼前满脸坚毅,大有壮士断腕之意的鲁王,朱由校又回想起原本历史上,在大明江山风云变幻之际,依旧碌碌无为的那些宗室藩王,神色很是复杂。
若是那些被养废聊宗室们,能够多几个像眼前鲁王朱寿鋐这样的\"异类\",或许大明的命运便会截然不同吧。
\"鲁王监管不力,即日降爵为郡王,以观后效。\"
\"鲁藩之宗室,仍归鲁王节制。\"沉默少许之后,大明子朱由校不假思索的做出了决断。
虽他内心也相信,鲁王对于其异母弟泰兴王在背地里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但朝廷法度,自有定论。
\"谢陛下。\"
尽管被降爵为郡王,但鲁王朱寿鋐脸上却瞧不出半点失落和不甘,反倒是隐隐有些如释重负之福
他本以为,传承了两百余年的鲁藩会因为异母弟泰兴王的胡作非为,落个像福王朱常洵那样除爵的下场。
而眼下,子不仅留下了\"鲁藩\",并且依旧令他节制鲁藩其余的郡王,实在是让他喜出望外。
\"大伴,\"又与满面红光的鲁王朱寿鋐交谈了几句,朱由校转而将目光投向身旁的贴身大伴,意味深长的询问道:\"曲阜那边,可安排妥当了?!\"
闻声,鲁王朱寿鋐顿时反应了过来,赶忙躬身行礼告退。
他们鲁藩常年与曲阜衍圣公府联姻,甚至他的后妃当中,便有一人出自衍圣公府。
眼下无论是出于何种角度考虑,他都应该即刻告退避嫌,以免引得子不满。
\"回陛下,已是安排妥当了。\"未等鲁王朱寿鋐的背影消失不见,司礼监掌印太监沙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