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回馈子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可谓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在\"军器局\",负责提升大明火炮的质量。
终于,在详细了解了\"红夷大炮\"的构造之后,他也是茅塞顿开的对大明火炮之前存在的诸多弊端予以改进。
此时被摆在阵前的数十门佛朗机炮,相比较去年秋,京营前往西南平乱的时候,质量和稳定性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轰轰轰!
顷刻间,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便在焦黄的土地上炸响,浓郁的硝烟以及烟尘随即在空气中弥漫,将过于兴奋的孙元化呛的眼泪直流。
尽管没有第一时间得到上官的允准,但平日里严格训练的炮手们早已近乎于肌肉记忆一般,重新装填起弹药。
与\"见多识广\"的京营将士所不同,此时立于军阵右侧,隶属于山东总兵杨肇基麾下的数千名标营将士们皆是目瞪口呆,刚刚那地动山摇的爆炸声简直让他们头晕目眩。
若非他们这些饶军纪还算严苛,只怕早有人在大惊失色之下瘫软在地,丑态百出。
轰轰轰!
几个呼吸过后,又是一轮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响起,此时刺鼻的硝烟愈发浓郁,几乎阻碍了京营将士的全部视线。
尽管知晓战场中的叛军们大多是些从未接受过半点军事训练的游兵散勇,全靠着一腔血勇方才敢与和大军厮杀,但在中军坐镇的黄得功仍是毫不犹豫的挥舞令旗,命令炮手后撤,以免待会有叛军突然越过硝烟,冲至己方阵前,继而造成混乱。
毕竟叛军足有数万人之多,仅靠两轮齐射,怕是难以彻底奠定胜局。
\"撤撤撤!\"
望着后方军中不断挥舞的令旗,心满意足的孙元化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后撤的军令。
但在转身之前,孙元化仍是不忘瞧了一眼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
尽管此时他仍是瞧不真切战场中的具体情况,但从骤然响起的惨叫声以及哭嚎声来推断,这些叛军必然损失惨重。
...
...
越过浓郁的硝烟,战场中本是涌在最前列的叛军士卒们早已如同风吹麦浪一般,成片的倒在血泊之中,生死不知。
而相对靠后的士卒们虽是侥幸逃过一劫,但也被炮弹的碎片或溅起的沙石所击中,痛苦的倒在地上,不断打滚,瞧上去很是可怜。
\"别乱,别乱!\"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